【摘要】目的:探討宮頸癌病人手術后放射治療的護理措施。方法:對40例宮頸癌手術后行放射治療病人的臨床護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37例宮頸癌病人經放射治療及護理,原發病灶得到有效控制,無放療并發癥的出現,提高了護理質量,有效率達92.5%,出現并發癥的患者經過護士的精心護理也全部治愈……結論:對進行放射治療的患者施行有預見性的全程護理,可顯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并明顯減少放療的副作用與痛苦。
【關鍵詞】宮頸癌;放射療法;護理
宮頸癌是我國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而放射治療是宮頸癌手術后的主要治療手段,放射治療以腔內照射配合體外照射的方法應用最普遍[1],其適應范圍廣,療效好。但是放射治療過程中有很多副作用,我科護士對放療患者施行精心的全程護理,臨床取得了顯著療效現將我科2008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40例宮頸癌放療病人的護理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宮頸癌病人40例,其中癌癥中期者22例,晚期者18例。全部病例經病理確診,其中鱗癌36例,腺癌4例。其中年齡最小者36歲,最大者80歲,平均年齡62歲。
1.2 結果40例宮頸癌病人接受體外+腔內放射治療,其中2例發生輕度放射性直腸炎,發生率2.5%,1例出現放射性膀胱炎,發生率5%,經保守治療和藥物灌注后,均得到有效控制,治愈出院,無交叉感染發生。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治療前讓病人及家屬充分了解放療的目的,毒副作用及識別應對措施。并簽《放射治療知情同意書》,讓他們對放療計劃有一個完整的概念,消除對疾病和治療的恐懼緊張心理,介紹治愈病例,增強抗癌信心,使其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
2.2 營養和飲食護理宮頸癌放療最易損傷的臟器是直腸,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痛、腹瀉等。患者最宜進高蛋向、高維生素、少渣、低纖維飲食,避免吃易產氣的食物,如糖、豆類、碳酸類飲料、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嚴重腹瀉者需行全靜脈營養或暫停放療。
2.3 陰道沖洗的護理宮頸癌患者絕大部分為中、晚期,均有不規則的陰道出血及陰道排液,因此陰道沖洗是宮頸癌患者在每次體外放射治療后和腔內放射前必不可少的護理措施。陰道沖洗的目的:清除壞死、脫落的組織,減少感染,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狀態,避免陰道粘連,以利于炎癥的吸收與消退;同時能清除放療后壞死的組織,提高放療敏感度,預防盆腔腹膜炎。沖洗的方法:每日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沖洗1-2次;對大m血者禁沖洗。沖洗時動作要輕柔,沖洗壓力不宜過高,溫度要適宜,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及無菌技術,防止交叉感染。
2.4 放射性直腸炎的預防與護理放射性直腸炎是宮頸癌放射治療的早期并發癥之一,病人出現腹痛、腹瀉、里急后重等腸道刺激癥狀,甚至直腸充血、潰瘍而導致血便。采用的藥物保留灌腸療法,方法:甲硝唑250ml、慶大霉素l6萬u、地塞米松10 mg、東莨菪堿10mg、2%利多卡因lOml加鹽水至500ml,每晚睡前100ml保留灌腸,待完全緩解后暫停用藥。護士需要嚴密觀察大便的性狀、腹痛的性質,防止水電解質紊亂。了解貧血程度,貧血嚴重者應少量多次輸血,并加強全身支持治療。
2.5 放射性膀胱炎的預防及護理?晚期放射性泌尿系統并發癥以放射性膀胱炎最常見,其發生率2%~10%【3】。其預防及護理措施如下:
2.5.1 在實施盆腔放療前,囑病人排空小便;腔內放療時,在陰道內填塞紗布,減少膀胱的輻射刺激。
2.5.2 輕、中度急性放射性膀胱炎,主要采用保守療法:囑病人每天飲水1000~2000ml,及時應用抗感染、止血及對癥治療,以緩解膀胱刺激征;每次排尿后注意外陰及尿道口清潔,防止逆行感染。
2.5.3 重度放射性膀胱炎反復出現肉眼血尿者遵醫囑用:
慶大霉素24萬u+地塞米松5mg+腎上腺素1mg+生理鹽水50ml膀胱灌注,囑病人排盡尿液后灌注,勤翻身、改變體位,使藥液充分接觸膀胱內壁,消炎、止血,促進上皮組織修復和黏膜愈合。
2.6 造血系統不良反應的預防和護理?放療可引起病人骨髓的造血功能受抑制,導致向周圍血中釋放的成熟細胞如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等減少,放療病人應嚴格地每周化驗血常規1次,及時監測血象變化,根據不同癥狀及時對癥處理,必要時輸成分血和升白細胞治療,需要時立即停止放療,將病人安置于無菌隔離室中治療。
3 討論
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而放射治療是治療宮頸癌卓有成效方法。放射治療宮頸癌的優點在于適應癥廣泛,不僅可以作為根治性治療,而且對失去根治機會的病人也可以做姑息性治療。但其也有一定的治療風險,有很多副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放射性直腸炎、膀胱炎、骨髓抑制l4I,若治療、護理不當,可引起直腸潰瘍和直腸狹窄,甚至直腸陰道瘺,也有發生膀胱陰道瘺,骨髓抑制可導致致命的感染而死亡,南此可見對宮頸癌進行放射治療的患者施行預見性的全程的精心護理可以有效地預防放療的并發癥,一旦出現并發癥,通過及時、正確、有效、仔細的護理可以幫助病人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