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韌性研究在護理領域的應用發展還只是近十年的事,在手術室護理領域的應用也還只是起步。手術室是一個復雜緊張的特殊工作環境,手術室護理工作極富挑戰性,護士的心理韌性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個體能否適應、勝任手術室護理工作,影響其在復雜工作環境下的人際關系以及手術室團隊的工作配合。現對目前有關手術室護士心理韌性的研究綜述如下。
1心理韌性的概念
心理韌性,源于早期心理學上用以形容遭遇不幸而不脆弱的兒童。對心理韌性的定義,學術界至今沒有統一的認識。
美國文化傳統詞典將心理韌性定義為:從疾病、抑郁、變化或不幸中快速恢復的能力;恢復正常的能力;是一種物質特性,即在被彎折、拉長或壓迫后恢復其初始形狀或位置的能力;彈性。美國心理學會把韌性定義為個人面對生活逆境、創傷、悲傷、威脅或其他生活重大壓力時的良好適應,它意味著面對生活壓力和挫折的“反彈能力”。GailWagnild總結:心理韌性意味著內在力量、能力、樂觀、靈活以及面臨逆境時有效應對的能力。李海壘等總結大量心理韌性的研究文獻,認為主要存在三種定義:結果性定義、過程性定義和品質性定義。結果性定義重點從發展結果上定義tD理韌性,如心理韌性是一類現象,這些現象的特點是面對嚴重威脅,個體的適應與發展仍然良好;過程性定義將心理韌性看成是一種動態的發展變化過程,如心理韌性是個體在危險環境中良好適應的動態過程;品質性定義將心理韌性看作是個人的一種能力或品質,是個體所具有的特征,如心理韌性是個體能夠承受高水平的破壞性變化并同時表現出盡可能少的不良行為的能力。
胡月琴等認為,目前國外對心理韌性的概念界定主要存在三種看法:①心理韌性是個體經歷高危后的積極結果;②心理韌性是壓力、逆境等生活事件與保護性因素同時作用的動態過程;③心理韌性是個體應對壓力、挫折、創傷等消極生活事件的能力或特質。結果說、過程說、特質說都反映了心理韌性的本質屬性,都應歸人到心理韌性的概念范疇中。心理韌性是人類機體中存在著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它會在逆境下自然地展現出來,推動人們克服生命威脅、追求自我實現、維持精神和睹。心理韌性因情景、時問、年齡以及生活環境而水平不同。心理韌性也可理解為是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起初,心理韌性原本是指人格特征,而近年來,更多地將其重新定義為是一個動態的、可變過程。葛秀杰等認為,心理韌性的研究實質是關注影響個體應激反應的積極因素和過程。這樣以心理韌性為基礎的干預措施的發展,實施干預后結果的實驗性研究都得以認可。心理韌性的概念雖然多年來已引起不同專業領域的研究興趣,但在護理行業,也只是近十幾年才開始意識到心理韌性在不同臨床護理領域的潛在價值.
2心理韌性的測量工具
研究者使用不同的方法測量心理韌性。多數研究者選擇多種尺度和工具,包括自尊、道德品行、生活滿意度、從屬感等。Wagnild&Young于1993年發表的韌性測量量表RS已經作為有效可信的測量工具被廣泛應用。心理韌性的五項基本特征:毅力、鎮定、人生有意義、自立自信和獨立自由的品性是Rs的概念基礎?.此外Connor和Davidson編制的CD—RISC、Friborg編制的RSA也影響很廣。CD—RISC來自于臨床治療,包括25個項目,涉及能力、忍受消極情感、接受變化、控制感、精神信仰5個因素。RSA包括43個項目,主要測量個體面對應激的保護因素,包括個人能力、社會能力、家庭和諧度、社會支持、個人組織性5個因素.
3研究手術室護士心理韌性的背景及意義
3.1背景
手術室是一個復雜的特殊工作環境,手術的特殊性使手術室工作節奏快、負荷大、易變性強。地理性限制的區域內同時協作工作的人員涵蓋多個專業領域:醫療、麻醉、護理、技師、工程師、保潔工等。手術室是一個多等級人員共存的環境,人們因信息、價值觀、信念、經驗、角色、興趣以及目的不同而常發生人際沖突。沖突的程度從小的爭議、觀點的不同、性格不合,到明顯的敵視對抗,甚至身體對抗。國外文獻報道,手術室護士不僅常常遭受暴虐手術醫生的語言虐待,就是護士之間,也存在橫向暴力,表現為欺凌、騷擾、語言虐待。
3.2意義
3.2.1提高手術室護士工作適應能力
心理韌性是在復雜環境工作的必要素質元素,是能夠習得的重要品質,擁有韌性品質的人能將逆境轉化為機會,能身處逆境直到情境變得和諧一致和得到理解.手術室的工作性質要求護士能適時應變多變的緊張環境,所以,對手術室護士的心理韌性水平要求高。反過來說,沒有心理韌性或心理韌性水平低的護士不僅不能適應、勝任手術室工作,不能滿足手術患者護理需要,就其本身的生理、心理也備受折磨,甚至最終不得不離崗離職。
因此,研究手術室護士如何習得心理韌性對提高工作適應力具有現實意義。
3.2.2指導手術室護士遴選
心理韌性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顯示,心理韌性有其定義性屬性或保護性因素,Marie總結6位研究者的結果發現:心理韌性的保護性因素包括自我價值感、自信、自我效能、幽默感、有理想、積極的正面關系、正面社會取向、非正式社會支持網、富有批判性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決策力、內在控制力等。其中,前四項6位研究者均認可。而這些因素也能預測個體的心理韌性,通過認識相關因素預測個體心理韌性水平,從而可在遴選適合手術室工作性質的護士時作為參考.研究手術室護士的心理韌性,可以在遴選手術室護士、培養和提高手術室護士的心理韌性,增強手術室護士的應變能力、適應能力,促進一個團結、穩定、上進的手術室團隊建設等諸方面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4影響手術室護士心理韌性的相關因素
4.1個人特征
個人特征如年齡、工作年限、T作經驗、教育水平等能預測護士的心理韌性,這一點并未被很多人認可。
但不少研究已顯示這些個人特征能影響護士對壓力的應對和管理。Moore等通過對小樣本研究發現,急診外科護士工作壓力影響易感性與年齡、工作年限呈正相關。年紀較大的護士(>50歲)壓力水平最低,提示年長護士比年輕護士更容易應對工作壓力,可能更能適應不斷變化的衛生行業,具有心理韌性特征。另外一些相似的護理研究傾向于支持這一觀點。一些研究者測量了年齡和工作年限對護士穩定性的影響。這些研究中,護士年齡與工作滿意和穩定心態顯著相關。
也說明年紀較大的護士傾向于穩定,因為他們已經對服務機構有了承諾。不過也有一些研究結果反駁這一觀點。Adams等發現年齡、工作年限和教育水平與工作滿意水平沒有相關性。
4.2續聘計劃
計劃繼續受雇是護士留下來的重要標志,可能與心理韌性有關,表明護士具有在臨床環境中堅持的能力。就護士工作年限、教育水平與繼續受雇的計劃之間的相關性,也是有相沖突的研究結果。Chan等在一個114名新加坡護士的小樣本隨意抽樣調查發現,工作年限長和教育水平高的護士傾向于繼續雇傭關系。而Shields等對英國護士大樣本概率抽樣研究表明計劃離開、教育水平與雇用期限相關,研究認為較高學歷的護士比低學歷者更有職業靈活性。
因為抽樣方法和樣本量不同,Adams等和Shields等的結果更易接受。研究測量個人特征對護士心理韌性的影響并不多。
而且其他領域的研究也反映了不一致性。測量老人心理韌性的研究推測年齡的增加與高水平心理韌性沒關系。相反,Leipert等和Bowman等“的研究發現心理韌性發展與年齡相關。樣本量、抽樣方法、研究方法可能是造成不一致的原因。這些不一致提醒將來的護理研究去調查這些特征對護士心理韌性的預見性效果。為描述和測量個人特征對手術室護士心理韌性的影響,Brigid等對澳大利亞手術室協會成員進行系統隨機抽樣問卷調查。應用CD—RISC心理韌性測量表測量手術室護士心理韌性;量化與年齡、工作年限和教育水平的相關性以及這些相關因素預測護士心理韌性。研究結果顯示,手術室護士心理韌性與年齡、工作年限顯著相關,但不能確定因果關系。多元回歸模型分析顯示,個人特征中只有工作年限可以預測手術室護士心理韌性。但是該研究同時指出,手術室護士的心理韌性不一定依賴于年齡、工作年限和教育水平,而是可能受手術室環境文化影響。如那些經常與暴虐手術醫生合作的護士會有不同的應對策略適應工作。手術室護士通過暴露于壓力環境的經驗,逐漸發展人際技巧,使其能夠有效應對這種情形。其研究也指出,手術室護士的心理韌性雖然與工作年限顯著相關,但實際工作經驗,如經常配合難度大、復雜手術的護士與只是配合小手術的護士,僅靠年限為尺度的工作經驗對其心理韌性水平的影響可能不一樣,但這是目前研究尚未涉及的領域。Waller提出,當個體遭受逆境挑戰時,他們經常變得更強大,未知的、潛在的能力被激發使之能夠克服逆境。所以,心理韌性是可發展的,而且不限于或不全依賴于個體的年齡或經驗。其他因素如環境和特殊情況有助于增強個人發展心理韌性的能力。
4.3其他因素
研究者證實15J,心理韌性的保護性因素包括:個體覺得人生有意義、具有平和的性情、自強、有恒心毅力以及能夠獨處;社會家庭的支持、與社會家庭的密切關系、內在精神力量、自我價值、同情心等有助于個體韌性的提高。這些對所有人共性的保護因素自然也是手術室護士的保護因素。另外,手術室護士的其他個人特征,如婚姻狀況、工作經歷也可能是心理韌性的相關因素。Brigid揭示,心理韌性是人生中任何階段都能發展的一個動態過程,而非生來具有的人格特征。而且,心理韌性的發展是在個體與環境和經驗協同作用的基礎上的。適應性強的個體認為他們能夠直接影響發生在生活中的事件,并將這種信念轉化為行動。這種能力包括自我效能概念、希望和成功應對。
5前景
可以預見,識別發展手術室護士心理韌性的干預措施將是穩定手術室護士隊伍,提高工作適應性的有效方法。未來研究需要調查手術室環境下影響護士心理韌性的其他因素。
還應該考慮心理韌性的生物影響因素,可以借助腦電圖、核磁共振、神經內分泌及免疫功能的化驗技術,考察基因因素等對心理韌性的作用。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