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 唾液腺疾病
唾液腺包括三對大唾液腺(腮腺、頜下腺和舌下腺)及位于口腔粘膜下的小唾液腺(腭腺、唇腺、磨牙后腺、頰腺等),所分泌唾液對維持正?谇还δ苡兄匾饔。本章主要討論唾液腺的炎癥、創傷、唾液腺上皮性腫瘤及瘤樣病變。
第一節 唾液腺炎癥
可分為:化膿性、病毒性和特異性感染三類,腮腺最多見,次之是頜下腺。
一、 急性化膿性腮腺炎:
以前常見于腹部大手術后,又稱手術后腮腺炎;現在大多是慢性腮腺炎的急性發作或鄰近組織急性炎癥的擴散。
[病因病理]
病因 1)病原菌是葡萄球菌,主要是金葡菌,少數是鏈球菌,肺炎雙球菌、文森氏螺旋體少見。
2)嚴重全身疾病,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
3)嚴重的代謝紊亂,致唾液流量減少。
4)腮腺區損傷或鄰近組織急性炎癥的擴散。
組織病理學改變:
[臨床表現]
1. 常為單側發病,早期癥狀不明顯,隨病情發展出現腮腺區腫痛、壓痛,導管口紅腫,如能在早期給以適當處理,可以控制病情發展。
2. 早期急性炎癥未得到控制,則進入化膿、 腺組織壞死期。表現為:局部伴有全身中毒癥狀,高燒,脈搏、呼吸加快,白細胞總數增加,中性粒細胞比例明顯上升,核左移,可見中毒顆粒。
3. 多為散在的多發性膿腫,分散在腺小葉內;膿腫未突破腮腺被膜,有劇痛;突破被膜后,疼痛減輕,但膿液進入鄰近組織、間隙,引起蜂窩組織炎或膿腫。
4. 膿腫穿破皮膚或切開引流后,可形成涎瘺;腫脹壓迫面神經,可引起暫時性面癱,炎癥消退后可復原。
[診斷及鑒別診斷]
需與以下疾病相鑒別:
1. 流行性腮腺炎
2. 咬肌間隙感染
[預 防]
[治 療]
一經確診,即應給予積極治療。
1.針對病因的治療。
2.選用有效的抗生素。
3.其它保守治療。
4.切開引流 切開引流的指征及引流方法
二、慢性復發性腮腺炎
[病因病理]
1)兒童復發性腮腺炎
2)成人復發性腮腺炎 為兒童復發性腮腺炎延期治愈而來。
3)組織病理學改變:
[臨床表現]
1.可發生于任何兒童期,男性》女性。
2.腮腺區反復腫脹不適,擠壓腺體導管口可見有膿液或膠凍狀液體流出。
3.常不定期發作,間隔時間與年齡有關。
[診斷及鑒別診斷]
1.借助臨床表現+腮腺造影可作出診斷。
2.兒童復發性腮腺炎需與流行性腮腺炎;
成人復發性腮腺炎需與舍格倫綜合征相鑒別。
[治療]
(1)自愈性;多飲水,按摩腺體促進排空,保持口腔衛生;刺激唾液分泌。
(2)有急性炎癥表現時,進行抗炎治療。
三、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病因病理]
病因:大多數有局部原因引起;少數有導管結石或異物引起;自身解剖特點。
病理:導管擴張、腺泡萎縮、分泌物滯留是其主要病理特征。
[臨床表現]
1、男》女,多中年發病;多為單側發病。
2、腮腺區反復腫脹,多數患者腫脹與進食有關,發作時伴有輕微疼痛。
3、有的腫脹,與進食無明確關系,晨起感腮腺區發脹,按摩后有“咸味”液體自導管流出。
4、檢查:腺體略大,導管口稍紅腫,擠壓腺體可有混濁的“雪花樣”或蛋清樣唾液流出;病程長者,可觸及變硬、呈條索狀的導管。
[診斷及鑒別診斷]
1、臨床表現+腮腺造影。
2、與下列疾病鑒別:
1)成人復發性腮腺炎
2)舍格倫綜合征繼發感染
[治 療]
1、保守治療,去除病因。
2、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四、涎石病和頜下腺炎
在腺體或導管內形成鈣化團塊所引發的一
系列疾病。85%左右發生于頜下腺。
[病 因]
認為可能與局部因素有關;與無機鹽代謝紊亂有關。 頜下腺解剖特點。
[臨床表現]
1、小涎石未造成導管阻塞,無任何癥狀。
2、涎石造成導管阻塞,可出現排唾障礙及繼發感染的一系列癥狀、體征。
[診斷及鑒別診斷]
1、診斷
臨床表現+X線檢查
頜下腺涎石:下頜橫斷牙合片、頜下腺
側位片
2、鑒別診斷:
[治療]
治療目的:
治療方法:
五、唾液腺特異性感染
(一)結核(二)放線菌病 (三)結節病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