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兒童牙外傷
乳牙外傷多發生在1~2歲;年輕恒牙外傷多發生于7~9歲,多發生于上頜中切牙,其次為上頜側切牙,下頜切牙較少見
乳牙外傷對恒牙胚的影響:
①恒牙萌出異常(萌出位置異常、遲萌)
②牙冠部形成異常(釉質發育不全、白斑或黃褐色斑、牙冠形態異常)
③牙根部形成異常(牙根彎曲、短根、雙重牙根、牙根部分發育或全部停止)
④嚴重的創傷甚至可使恒牙胚壞死,牙胚停止發育,牙齒埋伏、牙瘤樣形態等)
Andreasen牙外傷分類
(1)牙齒硬組織和牙髓組織損傷:釉質裂紋、牙釉質折斷、牙釉質一牙本質折斷、冠折露髓、簡單冠根折、復雜冠根折、根折
(2)牙周組織損傷:牙震蕩、亞脫位、部分脫出、側方移位、挫入、全脫出
(3)支持骨組織損傷:牙槽窩粉碎性骨折、牙槽窩壁折斷、牙槽突折斷、頜骨骨折
(4)牙齦和口腔黏膜的創傷:牙齦和口腔黏膜撕裂、挫傷、擦傷
牙外傷的臨床診斷
1)病史的采集——外傷發生時間、地點、如何發生、是否處理、有無牙外傷史
2)臨床檢查:牙齒的完整性和顏色、牙齦和口腔軟組織、牙齒位置、叩診和牙齒動度檢查、牙髓活力測試、檢查咬合、X線檢查
牙外傷X線檢查觀察內容
①牙冠、牙根有無折斷及其狀態
②牙槽骨、頜骨有無骨折及其狀態
③牙周膜間隙是否改變
④乳牙應觀察牙根吸收情況以及繼承恒牙胚的情況
⑤年輕恒牙應觀察牙根發育情況
⑥鄰牙情況
⑦是否存在陳舊性外傷,應注意牙根有無吸收及吸收方式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