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24分)
(1)考試內容:口腔檢查。
(2)考試方法:考生進行洗手和戴手套操作,對已考考生進行黏膜消毒、一般檢查、特殊檢查,并記錄檢查結果。由考官評分。
基本檢查-洗手戴手套(本題滿分2.00分)
參考要點:
1.洗手前修剪指甲。
2.用流動水沖洗雙手。
3.雙手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揉搓。
4.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交互進行。
5.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
6.彎曲手指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7.一手握住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8.將五個手指尖并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9.戴手套:左手提著兩只手套的袖口,先將右手插入手套內,已戴好手套的右手協助左手插入手套內,將手套邊緣分別蓋過雙側白大衣袖口。
基本檢查-黏膜消毒(本題滿分2.00分)
參考要點:
1.選擇消毒劑:1%碘酊或0.1%氯己定或0.5%碘伏。
2.干棉球擦干術區。
3.消毒方式:先中心,后逐漸向外圍重疊擴展。
基本檢查-口腔一般檢查(本題滿分15.00分)
參考要點:
1.椅位調節:正確調節牙科治療椅和照明燈。
2.醫師體位:取坐位于牙椅的右前方或右后方,肘關節與患者口腔在同一平面高度。
3.患者體位:取仰臥位,檢查上頜牙時患者咬合平面與地面成45°~90°角,檢查下頜牙時咬合平面盡量接近水平面。
4.探診:應選擇5號鐮形探針。探診順序依次為右上象限、左上象限、左下象限、右下象限,行全口牙的檢查。
5.左手持口鏡,右手拿探針,右手無名指為支點。
6.探針三彎端檢查牙齒鄰面,大彎端檢查牙齒其他面。
7.根尖部捫診:根尖部捫診手法:用示指指腹捫壓根尖部牙齦。
8.膿腫捫診手法:用兩指輕輕交替壓迫膿腫可能發生的部位,檢查是否有波動感。
9.叩診:選擇帶有平頭末端的手持金屬器械,如銀汞充填器柄。
10.用器械平頭垂直向和水平向輕輕叩擊牙齒。
11.先扣正常牙,再扣患牙。
12.松動度:選擇鑷子。
13.用鑷子夾住前牙牙冠或抵住后牙(牙合)面中央窩。
14.做唇(頰)舌向、近遠中向和上下向搖動牙齒,觀察牙齒松動度。
15.口鏡的使用:用左手拇指、示指和中指握持口鏡,使用適當力量用口鏡鏡面部位牽拉口角。
16.讓口鏡反射使光線集中于被檢查部位,轉動口鏡至合適位置,被檢查部位被觀察到。
17.用口鏡反映不能直視的檢查部位。
特殊檢查-顳下頜關節檢查(本題滿分5.00分)
參考要點:
1.面形檢查:面部是否對稱。
2.下頜運動檢查:開口型、張口度、有無彈響。
3.雙手示指分別置于雙側耳屏前和外耳道內檢查髁突動度。
4.檢查髁突后區和髁突外側是否有壓痛;檢查顳肌、翼內肌、翼外肌等咀嚼肌群的收縮力,是否有壓痛,雙側是否對稱。口內檢查顳肌前份(下頜支前緣向上)、翼外肌下頭(上頜結節上方)和翼內肌下部(下頜磨牙舌側后下方和下頜支內側面)。操作時應戴手套或指套。
5.檢查咬合關系是否正常、有無紊亂;覆(牙合)覆蓋情況及咬合曲線、補償曲線是否正常;磨耗是否均勻一致。
第二站(40分)
(1)考試內容:口腔操作。
(2)考試方法:考生在仿頭模、模具或離體牙上進行操作,或對已考考生進行操作。由考官評分。
基本操作-磨牙開髓術(本題滿分20.00分)
參考要點:
1.器械選擇:高速渦輪機、低速手機、裂鉆、球鉆、探針、10#或15#根管銼
2.握持方式及支點:左手將離體牙固定握持,操作中(牙合)面始終朝向上方,不能隨意翻轉。
3.右手持筆式握持機頭。
4.右手以無名指作支點。
5.操作動作及程序:點磨,鉆針方向始終與牙長軸平行。
6.于(牙合)面中央窩進入,逐漸擴大、加深開髓窩洞,制成一近髓深洞。
7.穿髓,揭髓室頂。
8.修整髓室側壁和根管口。
9.定位根管口,探查根管。
10.開口位置洞形:
下磨牙=(牙合)中央偏頰側的橢圓形或類長方形。
上磨牙=(牙合)中央窩圓三角形或斜梯形。
11.髓室頂去凈:探針小彎端不能勾住髓室頂邊緣。
12.髓室側壁與根管口和根管冠段直線相連,髓室底完整。
13.所有根管口暴露清晰,持根管器械自開髓口可直線順暢探入根管。
基本操作-橡皮障隔離術(本題滿分10.00分)
參考要點:
1.術區準備:清潔需隔離的牙齒,除去牙石。用牙線檢查接觸點,并使鄰面光滑。銳利的牙齒邊緣應適當調磨,以免導致橡皮布撕裂。
2.選擇橡皮布:橡皮布暗面朝向術者,以減少炫光。橡皮布的大小要能完全蓋住口腔。
3.打孔:根據所需隔離的牙位,可利用打孔模板,在橡皮布上標記打孔的位置進行打孔。打孔要求邊緣整齊,大小合適。
4.打孔的范圍:上頜牙約在橡皮布上緣以下2.5cm。下頜牙約在橡皮布下緣以上5cm,弧形。孔直徑為0.5~2mm。通常5孔打孔器由小至大依次對應的牙位為:下頜切牙、上頜切牙、尖牙和前磨牙、磨牙、較大磨牙或橡皮障優先法時的磨牙。孔間距離一般間隔2~3mm為宜。
5.選擇橡皮障夾:根據牙位選擇前牙夾、前磨牙夾或磨牙夾,然后根據安裝方式選擇有翼或無翼的橡皮障夾,再根據剩余牙體組織的多少選擇喙的形態。
6.放置橡皮障:翼法是在口內操作時間最短的方法,最適合只暴露一顆患牙的治療。
7.①將有翼橡皮障夾的翼部套入已打好孔的橡皮布,露出橡皮障夾體部;②用橡皮障夾鉗撐開橡皮障夾,連同橡皮布一起夾在牙頸部,夾的弓部位于牙的遠中;③用水門汀充填器的扁鏟端或手指將翼上方的橡皮布推至冀下牙頸部,暴露翼部。
8.橡皮障放置后,需要調整橡皮布在口外支架上的位置,使其張力適當,不發生移位,且完全覆蓋口腔,上緣不能阻擋鼻孔,下緣達頦下部。
9.拆卸橡皮障:治療結束后,單顆牙可先用橡皮障夾鉗取下橡皮障夾,再將橡皮障支架和橡皮布一并取出。
基本操作-上牙槽后神經阻滯麻醉(本題滿分10.00分)
參考要點:
1.上頜牙弓(牙合)平面與地面呈45°角。
2.囑患者半張口。
3.上頜第二磨牙遠中頰側移行溝進針。
4.注射針與上頜牙牙長軸呈40°。
5.邊進針邊向后、上、內移。
6.進針深度15-16mm。
7.有回吸動作。
8.注射量1.5~2ml。
9.麻醉效果:用探針刺上頜后牙頰側牙齦無痛感。
第三站(10分)
(1)考試內容:急救技術。
(2)考試方法:考生在模擬人上進行操作,或對已考考生進行檢查。由考官評分。
基本急救-血壓測量(本題滿分2.00分)
參考要點:
1.檢查血壓計水銀柱是否在“0”點,被檢查者肘部、血壓計“0”點與心臟在同一水平。
2.氣袖均勻緊貼皮膚,纏于上臂,袖帶下緣在肘窩上2.5cm,氣袖的中央位于肱動脈表面,其松緊度適宜:檢查者確定肱動脈搏動明顯處,將聽診器體件置于肱動脈搏動處聽診(不可置于袖帶內)。
3.向袖帶內充氣,邊充氣邊聽診至肱動脈搏動聲消失后,水銀柱再升高30mmHg,然后緩慢放氣(2~6 mmHg/s),并雙眼平視觀察水銀柱,根據聽診肱動脈搏動聲和水銀柱位置讀出收縮壓、舒張壓。
基本急救-吸氧術(本題滿分8.00分)
參考要點:
1.向患者解釋吸氧目的,洗手,戴帽子、口罩。
2.用手電筒檢查患者鼻腔,必要時用濕棉簽清潔兩側鼻孔,協助患者取得舒適體位。
3.查看氧氣表,確定氧氣瓶的氧氣量,檢查氧氣接管及面罩是否完好、通暢。
4.打開氧氣瓶總開關。
5.置氧氣面罩于患者口鼻部,調整好位置,松緊帶固定,松緊適度。
6.將氧氣接管連接于面罩的氧氣進孔上,視病情調節適宜的氧流量。
7.清潔患者面部,記錄給氧時間、氧流量。
8.操作前能告知,與患者溝通時態度和藹,操作中動作輕柔,體現愛護患者的意識,操作結束后能告知患者注意事項。
9.著裝整潔,儀表舉止大方,語言文明,操作細致規范,表現出良好的醫生素質。
第四站(5分)
(1)考試內容:病史采集。
(2)考試方法:每個考組的第四考站、第五考站合并在同一房間、使用同一臺考生機進行。計算機呈現試題,考生口述作答。由考官評分。
病史采集(本題滿分5.00分)
患者女,32歲,自述牙齦出血3個月。
1.針對上述病例進行相關的病史采集。
2.應考慮的可能疾病和鑒別診斷。
參考要點:
1.(1)現病史:1)牙齦出血的部位和時間。2)牙齦是自動出血還是刺激后出血,有無自限性,出血能否止住,止血的方法。3)牙齦出血量。4)牙齦有無疼痛。5)牙齦腫脹情況。6)牙齦乳頭有無瘤樣物形成。7)是否伴有牙松動、牙脫落。8)近來是否緊張、勞累,是否熬夜。
(2)既往史:以前有無牙齦出血史,身體其他部位外傷后有無出血不易止住現象,有無白血病等血液病史,有無口腔頜面部及其鄰近器官的疾病。
(3)全身情況:患者是否妊娠,是否是月經期、產褥期、更年期等。有無高血壓,是否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血藥物。近來有無發熱、食欲缺乏、體重減輕等現象。
2.1)慢性齦炎。2)牙周病。3)白血病。4)妊娠性齦炎。5)血友病。6)急性壞死潰瘍性齦炎。7)牙外傷。8)口服抗凝藥。
第五站(18分)
(1)考試內容:病例分析。
(2)考試方法:每個考組的第四考站、第五考站合并在同一房間、使用同一臺考生機進行。計算機呈現試題,考生口述作答。由考官評分。
病例分析(本題滿分18.00分)
患者,男性,16歲。因刷牙出血,咀嚼無力月余前來就診。檢查雙側下頜切牙和下頜第一磨牙松動度Ⅰ度,切牙唇側移位,牙周袋5~6mm,第一磨牙牙周袋深度為6mm左右。菌斑指數和牙齦指數為1,探診牙齦出血。X線檢查所示:下頜雙側第一恒磨牙牙槽骨“弧形吸收”,前牙牙槽骨為水平吸收,其他牙齒牙槽骨無異常。
(1)請給出以上病例分析中的診斷。
(2)請給出以上病例分析中的診斷依據。
(3)請給出以上疾病的相關鑒別診斷。
(4)請給出以上病例分析的治療設計。
(1).請給出以上病例分析中的診斷。(本題滿分6.00分)
參考要點:
診斷:局限型侵襲性牙周炎。
(2).請給出以上病例分析中的診斷依據。(本題滿分3.00分)
參考要點:
(1)男性,16歲,刷牙出血,切牙和第一磨牙松動度Ⅰ度。
(2)前牙牙周袋5~6mm,第一磨牙牙周袋深度為6mm左右,菌斑指數及牙齦指數為1。
(3)X線片顯示第一恒磨牙牙槽骨呈現“弧形吸收”,前牙牙槽骨為“水平吸收”。其他牙齒無異常。
(3).請給出以上疾病的相關鑒別診斷。(本題滿分4.00分)
參考要點:
(1)慢性牙周炎:多見于成年人,有附著喪失和牙槽骨吸收,病變程度與局部刺激量一致,疾病進展較慢。
(2)慢性齦炎:有牙齦炎癥表現,但無附著喪失和牙槽骨吸收。
(3)牙外傷:牙齒有松動,有牙外傷史。
(4)伴有全身疾病的牙周炎:例如糖尿病性牙周炎、Down綜合征或掌趾角化綜合征等,均有系統性疾病或牙周炎的全身促進因素,可直接排除。
(4).請給出以上病例分析的治療設計。(本題滿分5.00分)
參考要點:
(1)徹底清除菌斑,潔治,刮治,根面平整;局部沖洗上藥。
(2)輔助應用抗菌藥物。
(3)調整機體防御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水平。
(4)牙周定期維護和防止復發,及時遵醫囑復查復治。
(5)建立平衡咬合關系,移位前牙考慮牙弓夾板或者正畸治療,以防出現繼發性咬合創傷。
第六站(3分)
(1)考試內容:健康教育。
(2))考試方法:考生在模具上操作,邊操作邊口述。由考官評分。
健康教育-BASS刷牙法(本題滿分3.00分)
參考要點:
1.毛端放在齦緣處,刷毛指向根尖方向,與牙體長軸呈45°角,將刷頭輕微加壓,使刷毛部分進入齦溝內。
2.以2~3顆牙為一組,短距離(約2mm)水平顫動牙刷數次,然后將牙刷向冠方轉動,拂刷唇(頰)舌(腭)面。(水平顫動是重點,豎轉動是輔助)同法刷舌側。
3.刷上下前牙舌(腭)面時將刷頭豎放于牙面上,自牙頸部向切緣拂刷。
4.牙刷移至下一組牙(2~3顆)時注意重疊放置。
5.刷咬合面時,刷毛指向咬合面,稍用力前后來回刷。
6.按一定順序刷全口各個牙面,不要遺漏。
7.講述的效果:刷牙方法、刷牙時間、刷牙次數。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