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性巨幼細胞貧血
一、病因
1.攝入量不足 最常見的原因乳汁中維生素B12的含量極少,單純母乳喂養的嬰兒未及時添加輔食者易導致維生素B12缺乏。羊乳葉酸含量低,牛乳制品如奶粉、蒸發乳經加熱等處理,所含葉酸遭到破壞,單純用這類乳品喂養嬰兒而不及時添加輔食,則易導致葉酸缺乏。
2.需要量增加 新生兒、未成熟兒和嬰兒因生長發育較快,對維生素B12與葉酸的需要量增加;嚴重感染者維生素B12消耗量增加,如攝入量不足,則易致病。
3.吸收障礙 慢性腹瀉、小腸病變等均可影響維生素B12或葉酸吸收而致缺乏。
4.藥物作用 長期服廣譜抗生素者結腸內部分細菌被清除,因而影響葉酸的體內供應。長期使用抗葉酸制劑(如甲氨蝶呤)及某些抗癲癇藥(如苯妥英鈉、撲癇酮、苯巴比妥)可導致葉酸缺乏。
5.代謝障礙 先天性葉酸代謝障礙也可導致葉酸缺乏。
二、臨床表現
以6個月——2歲多見,起病緩慢。
1.一般表現 多呈虛胖,或伴顏面輕度水腫,毛發稀黃,嚴重者可有皮膚出血點或瘀斑。
2.貧血表現 面色蠟黃,瞼結膜、口唇、指甲等處蒼白,常伴肝脾大。
3.精神、神經癥狀 可出現煩躁不安、易怒等癥狀。維生素B12缺乏者表現為表情呆滯、目光發直、對周圍反應遲鈍,嗜睡、不認親人,少哭不笑,智力、動作發育落后甚至退步。重癥病例可出現不規則性震顫(手足),手足無意識運動,甚至抽搐、感覺異常、共濟失調、踝陣攣和Babinski征陽性等。葉酸缺乏不發生神經系統癥狀,但可導致神經精神異常。
4.消化系統癥狀 常出現較早,可有厭食、腹瀉、惡心、嘔吐、舌炎等癥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