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21臨床助理醫師《代謝內分泌系統》復習知識點匯總
甲狀腺癌
1.病理類型及其臨床特點
(1)乳頭狀癌:約占成人甲狀腺癌的80%以上和兒童甲狀腺癌的更多。30——45歲女性多見。生長緩慢,屬低度惡性。可單發,多為多中心性,部分累及雙側甲狀腺。淋巴轉移為主,發生早,預后較好。
(2)濾泡狀癌:約占不到10%,中度惡性。多見于50歲左右的中年人,生長較快,可經血行轉移至肺、肝、骨及中樞神經系統,預后較乳頭狀腺癌為差。
(3)未分化癌:高度惡性,多見于老年人,進展迅速,約50%病例早期即有頸淋巴結轉移,除侵犯喉返神經、氣管、食管外,常血行轉移至肺、骨等處,預后差。
(4)髓樣癌:約占5%,癌細胞來源于濾泡旁細胞(C細胞),可分泌降鈣素。癌細胞排列呈巢狀,無乳頭及濾泡結構,呈未分化狀態。惡性程度較高,兼有淋巴結轉移及血行轉移,預后較差。
2.臨床表現
(1)甲狀腺腫塊:質硬,固定,表面不平,腺體在吞咽時移動性小。
(2)周圍組織浸潤和壓迫癥狀:聲音嘶啞,呼吸、吞咽困難,Horner征,耳、頸、肩疼痛。
(3)淋巴結及遠處器官轉移表現。
3.治療
(1)乳頭狀腺癌單側Ⅰ 期者應行患側甲狀腺及峽部全切、或加對側甲狀腺次全切;雙側 Ⅱ 、Ⅲ 、Ⅳ期者行甲狀腺全切除術;如有頸部淋巴結轉移,應行患側頸部淋巴結清掃,現多行改良式清掃術。
(2)濾泡狀腺癌早期手術方式同乳頭狀腺癌;一般不做頸淋巴結清掃術。已發生頸淋巴結轉移的濾泡狀腺癌可行甲狀腺全切,加區域淋巴結清掃術。術后行放射性碘治療。以上兩類癌術后應口服甲狀腺激素行抑制治療,一般不做外放療和化療。
(3)未分化癌以外放射治療為主,并口服甲狀腺激素。有壓迫癥狀則手術治療。
(4)髓樣癌可行患側甲狀腺及峽部全切、對側甲狀腺次全切或甲狀腺全切除術,如有頸部淋巴結轉移,可同時行頸部淋巴結清掃。
【備考攻略】
該知識點基本上每年考核2——3分,主要集中在病理分型和轉移途徑,熟悉治療方案,考試多為A1和A2題型。
【特別注意】
乳頭狀癌:約占成人甲狀腺癌的80%以上和兒童甲狀腺癌的更多。30——45歲女性多見。生長緩慢,屬低度惡性。可單發,多為多中心性,部分累及雙側甲狀腺。淋巴轉移為主,發生早,預后較好。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