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特點及護理
1.早產兒特點及臨床問題
(1)外觀特點:早產兒外觀為未成熟貌。
(2)呼吸系統:早產兒呼吸中樞尚不成熟,呼吸淺表且節律不規整,常出現周期性呼吸及呼吸暫停。
周期性呼吸:指呼吸停止<20秒,不伴有心率減慢及發紺。
呼吸暫停:指呼吸停止超過20秒,伴心率減慢(<100次/分)及發紺。
早產兒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少,易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長時間機械通氣和(或)吸高濃度氧易引起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癥(BPD)。
(3)循環系統:早產兒心率偏快,血壓較低,部分早產兒可伴有動脈導管開放(PDA),出現血流動力學紊亂。
(4)泌尿系統:早產兒腎濃縮功能更差,葡萄糖閾值低,易發生糖尿。
(5)消化系統:早產兒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賁門括約肌松弛,胃容量小,可發生哺乳困難、進奶量少,易發生溢乳和胃食管反流。早產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發生率較高。肝臟合成蛋白能力差,常發生低蛋白血癥和水腫,白蛋白減少也可使血清游離膽紅素增加,易引起核黃疸。糖原儲備少,易發生低血糖。
(6)血液系統:早產兒血容量為89——105ml/kg。維生素K、鐵及維生素D儲存較足月兒低,因而更易發生出血、貧血及佝僂病。生后數周常發生早產兒貧血。
(7)免疫系統:早產兒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功能更差,易患感染性疾病。
(8)神經系統:覓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擁抱反射均比較弱。早產兒尤其極低出生體重兒腦室管膜下存在豐富的胚胎生發層基質,易發生腦室管膜下出血及腦室周圍白質軟化。
(9)體溫調節:早產兒體溫調節中樞更不完善,皮下脂肪更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更易散熱,棕色脂肪越少,代償產熱的能力越差。出生體重愈低或日齡愈小,則適中溫度愈高。
(10)能量及體液代謝:體液總量約為體重的80%,按公斤體重計算所需液量高于足月兒,攝入100kcal熱量一般需要100——150ml水。
(11)其他:在體重<1500g早產兒,由于視網膜發育未成熟,易發生早產兒視網膜病(ROP),嚴重者會導致失明。
2.早產兒醫療護理
①保暖;②袋鼠式護理(KMC):是一種讓新生兒貼身地靠在母親胸口的護理保暖方法,袋鼠式護理使得頻繁的喂奶更加簡單并提供長期的母親對新生兒的照顧,簡單易行。③氧療:氧療目的是維持氧飽和度在90%——95%之間,要注意氧療不良反應。④營養支持:早產兒應提倡母乳喂養,早產兒理想的體重增長每天為10——15g/kg。較小的早產兒不能耐受經口喂養,必須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式的營養支持。⑤早產兒發育支持護理:為減少神經系統后遺癥,促進早產兒發育。⑥預防接種;⑦新生兒隨訪:主要隨訪項目有生長狀況,智能發育,行為測試,聽力檢查,視網膜檢查。
【備考攻略】
早產兒各臟器發育未成熟,功能未完善,易發生一系列臨床問題。
【特別注意】
早產兒腎濃縮功能更差,葡萄糖閾值低,易發生糖尿。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