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A型題 |
第 5 頁:B1型題 |
第 6 頁:A2型題 |
第 7 頁:A3型題 |
第 8 頁:A4型題 |
第 9 頁:參考答案 |
三、A2型題
52.女性,43歲。發現右側乳房腫塊7 天。查體體溫36.8℃,右側乳房外上象限有4 cm×3 cm質硬腫塊,表面不光滑,同側腋窩見2 cm×2 cm淋巴結。對于該病人的正確處理中不包括
A 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
B 鉬靶照相
C 紅外線掃描
D 超聲檢查
E 腫塊切取活檢
53.女性,28歲。左乳脹痛5天,可觸及4.5 cm×4 cm腫塊,體溫38.2℃。診斷為急性乳腺炎,對該病人的不適當處理為
A 使用抗生素
B 手術切除
C 超聲檢查
D 穿刺檢查
E CT檢查
54.女性,40歲。雙乳房周期性脹痛1年,月經前加重,月經后緩解,右乳房可及一邊界不清、質韌腫塊,診斷為乳腺病。下列分析中不正確的是
A 多見于雙側乳房
B 多見于中年婦女
C 以手術治療為主
D 與性激素代謝障礙有關
E 可能惡變
55.女.30歲。右乳房紅、腫、脹痛5天,可觸及4 cm×3 cm腫塊,體溫38.0℃。診斷為急性乳腺炎。下列不屬其診斷依據的是
A 乳房脹痛
B 觸及腫塊
C 體溫升高
D 表面紅熱
E 陣發性疼痛
56.女,45歲。發現左乳房腫塊2周.伴乳頭溢液。查體左乳頭外上有一1 cm×1 cm包塊,質韌,光滑,活動,腋窩無腫大淋巴結,該病人常用檢查方法不包括
A 細胞學檢查
B CT檢查
C 近紅外線掃描
D 鉬靶照相
E 乳腺導管造影
57. 女,55歲。發現右乳腫塊5天。查體腫塊位于乳房外上象限,2 cm×2 cm大小,細胞學檢查見癌細胞。右腋窩有一腫大淋巴結(1 cm×1 cm)。其他部位檢查未發現異常。不正確的是
A TNM分期為T2N1M0
B 乳腺癌發生與雌激素水平有關
C 肥胖可增加發病機會
D 根治性手術切除
E 根治術后除高危病例一般不做常規放療
58.女,31歲。發現左乳房腫塊10天。檢查腫物5 cm×3 cm,紅腫明顯,診斷為急性乳房炎。最不易與其鑒別的是
A Paget病
B 乳房肉瘤
C 乳房結核
D 乳腺病
E 炎性乳腺癌
59.女,28歲。右乳房紅、腫、脹痛10天,可觸及4 cm×3 cm腫塊,體溫38.0℃。診斷為急性乳房炎。此種疾病的預防措施中不正確的是
A 避免乳汁淤積
B 防止乳頭損傷并保持其清潔
C 哺乳后清洗乳頭
D 預防性口服抗生素
E 注意嬰兒口腔衛生
60.女,45歲,1周前發現右乳外上象限結節,直徑約1.5 cm,較硬,活動,無壓痛,兩側乳腺對稱,乳頭及皮膚無特殊,兩側腋下均觸及一直徑0.8 cm、光滑、活動的淋巴結,患乳無炎癥或創傷史,X線檢查發現患乳有細小鈣化點。最可能的診斷是
A 乳房囊性增生病
B 乳腺纖維瘤
C 乳腺癌
D 乳房結核
E 乳管內乳頭狀瘤
61.女,55歲。無意中發現右側腋窩腫塊2個月。查體雙側乳腺、鎖骨上及頸部均未發現異常;顧z證實為淋巴結轉移癌。最可能的組織來源是
A 甲狀腺
B 乳腺
C 肝臟
D 肺
E 脊椎
62.女,46歲。Ⅱ期乳癌行改良根治術,腋淋巴結(+), ER(-),PR(-),其術后主要的輔助治療是
A 化療
B 放療
C 囗服三苯氧胺
D 去勢療法
E 免疫治療
63.男,23歲。右乳暈下可及扁園形腫塊,診斷為乳房肥大癥,其特點是
A 乳房多有脹痛和壓痛
B 未見于老年
C 多為雙側
D 一般不需治療
E 手術切除時應一并切除乳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