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2 頁:參考答案 |
點擊查看:2019年臨床助理執業醫師考試《外科學》練習題匯總
第三單元、外科感染
一、A1
1、特異性感染指
A、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B、變形桿菌感染
C、破傷風桿菌感染
D、綠膿桿菌感染
E、不動桿菌感染
2、急性蜂窩織炎發展至膿腫已有波動反應時,應采用的治療方法是
A、大量抗生素治療
B、外敷藥物等待穿破
C、切開引流
D、穿刺抽膿液、腔內注射抗生素
E、等待自然吸收或破潰
3、關于溶血性鏈球菌感染,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不易擴散、感染局限
B、膿液稀薄
C、易導致敗血癥
D、是蜂窩織炎、丹毒等的常見致病菌
E、常有轉移性膿腫
4、破傷風最初出現的典型的肌肉強烈收縮是
A、咬肌
B、面肌
C、頸項肌
D、背腹肌
E、四肢肌
5、破傷風病人的治療原則是
A、預防和搶救休克
B、早期氣管切開術
C、清除毒素來源、中和毒素、控制和解痙治療
D、高壓氧治療
E、應用破傷風類毒素
6、癰常見于
A、心臟病人
B、高血壓病人
C、肺結核病人
D、糖尿病病人
E、腎炎病人
7、引起癰的病原體常見
A、金葡菌
B、鏈球菌
C、大腸桿菌
D、綠膿桿菌
E、皰疹病毒
8、向鄰近的多個毛囊及其周圍皮膚附屬器的急性化膿性炎癥感染屬于
A、癤
B、癰
C、丹毒
D、膿腫
E、結核
9、關于真菌性敗血癥的描述中下列哪項不正確
A、主要致病菌是白色念珠菌
B、多發生于用廣譜抗生素治療的基礎上
C、突然發生寒戰、高熱
D、應用廣譜抗生素早期即可發生此癥
E、多數病人有類白血病反應
10、關于二重感染下列敘述哪項正確
A、多種細菌引起的感染
B、多種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C、特殊厭氧菌引起的感染
D、結核繼發化膿菌引起的感染
E、使用抗生素時、耐藥菌株引起的感染
11、下列哪項不是外科感染的特點
A、多由幾種細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B、常有明顯的局部癥狀
C、病變往往集中在某個局部,而后化膿,壞死
D、不會引起嚴重的全身感染
E、一般指需要手術治療的感染性疾病
12、深部膿腫的特點是
A、局部紅、腫、熱、痛明顯
B、局部波動感明顯
C、全身中毒癥狀
D、局部水腫、壓痛明顯,穿刺可抽出膿液
E、局部僅有水腫現象,但無壓痛
13、預防手術后感染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提高機體抵抗力
B、術前、術中、術后大量應用抗生素
C、避免休克發生
D、術后早期離床活動
E、嚴格遵守無菌操作的原則
14、慢性感染指病程超過
A、1周
B、3周
C、1個月
D、2個月
E、6個月
15、急性感染指病程在
A、3天以內
B、1周以內
C、10天以內
D、2周以內
E、3周以內
16、預防無菌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則為
A、皮下止血不用電烙
B、血管結扎要用絲線
C、嚴格無菌操作
D、手術完畢用等滲鹽水沖洗傷口
E、切口放置引流物
17、關于聯合應用抗生素,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聯合以多為好
B、能提高抗菌效果
C、可降低藥物劑量
D、能減少毒性反應
E、能防止或延遲細菌產生耐藥性
二、A2
1、女性,56歲,右下頜下頸部腫痛5天,伴發熱39℃,無寒戰,難平臥。診為急性蜂窩織炎,其最危險的后果是
A、擴散至面部
B、擴散至上縱隔
C、擴散為膿毒癥
D、引發吞咽困難、嘔吐
E、引起呼吸困難、窒息
2、男性,60歲,頸后局限性腫痛6天,伴有畏寒、發熱38.5℃,就診時已用抗生素治療3天,體格檢查見頸后發際下方腫脹,皮膚紅腫,質地堅韌,界限不清,其中央多個小膿頭伴壞死組織,白細胞數16×109/L,中性粒細胞(0.9)。此時最恰當的治療選擇是
A、繼續抗生素靜脈應用
B、理療
C、做+形切口引流
D、外敷中藥膏
E、免疫治療
3、男性,12歲,自幼喉結上有蠶豆大的腫塊,近來有增大、腫痛,后腫物破潰,傷口肉芽腫狀,一直流白色液體。其最可能的診斷應是
A、淋巴結化膿性感染
B、甲狀腺峽部腺癌
C、甲狀舌管囊腫感染
D、鰓裂囊腫感染
E、舌下腺腫瘤
4、男性,42歲,10天前右大腿外傷,當時X線攝片無骨折,超聲檢查未見血腫,3天后右腿疼痛加重并有發熱38.5℃,2天后體溫上升到39℃,并伴有寒戰,擬診為右大腿深部膿腫,下列表現中,哪項不符合
A、局部紅腫不明顯
B、有全身癥狀
C、局部壓痛明顯
D、局部波動
E、穿刺有膿
三、A3/A4
1、女性,30歲,背部腫塊,紅、腫、疼痛3天,寒戰、發熱39℃,查體:背部腫物3cm×5cm,觸之有波動感。
<1> 、當對病灶做局部引流和全身應用抗生素后,仍有寒戰、高熱,最合適的治療措施是
A、聯合應用抗生素,并加大劑量
B、盡快明確細菌種類和藥敏試驗
C、尋找有無其他感染病灶
D、使用抗霉菌藥物治療
E、加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2> 、為了提高病人血培養的陽性率,最好的抽血時間是
A、發熱開始時
B、寒戰開始時
C、發熱最高峰時
D、寒戰結束時
E、預計寒戰發熱時
<3> 、根據臨床特點,該患者有膿血癥征象,其主要特點是
A、寒戰后,高熱呈稽留熱
B、白細胞計數30×109/L
C、休克出現早
D、肝、腎功能損害
E、轉移性膿腫
2、男,30歲,四肢、軀干重度燒傷,6天后高熱、譫妄,周身皮疹,創面有較多黃稠膿性分泌物。
<1> 、該病人經積極治療,聯合應用大量廣譜抗生素,病情好轉,但仍有低熱。一直持續應用抗生素,15天后病人又突發寒戰,高熱達40℃,神志淡漠,嗜睡,休克,白細胞計數25×109/L。此時應考慮并發
A、中毒性休克
B、革蘭陽性細菌敗血癥
C、革蘭陰性細菌敗血癥
D、綠膿桿菌敗血癥
E、全身化膿性感染
<2> 、對該病人高熱原因的進一步確診,應采用的可靠方法是
A、胸部X線攝片
B、抽血作厭氧菌培養
C、抽血作真菌檢查和培養
D、抽血作普通細菌培養
E、骨髓細菌培養
<3> 、該病人經血檢查及培養,上述診斷成立,此時應如何處理
A、加大已應用的廣譜抗生素量
B、輸血抗休克治療
C、藥物降溫
D、停止使用原廣譜抗生素,改用抗真菌藥物
E、人工冬眠治療
<4> 、此時應考慮
A、金葡菌感染敗血癥
B、鏈球菌感染敗血癥
C、大腸桿菌感染敗血癥
D、綠膿桿菌感染敗血癥
E、真菌性敗血癥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