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巨幼細胞貧血屬于:( c )
A、小細胞低色素貧血 B、正細胞性貧血 C、大細胞性貧血
D、小細胞正色素貧血 E、以上都不是
2、關于巨幼細胞貧血,下列選項中錯誤的是:( c )
A、是葉酸、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一種大細胞性貧血
B、巨幼細胞貧血可表現為對稱性肢體麻木,共濟失調
C、除貧血外粒細胞巨變且分葉過多
D、全身各系統增殖較多的細胞也會發生病變
E、病因主要是食物營養不夠和吸收不良
3、再生障礙性貧血最主要的診斷依據是:( c )
A、全血細胞減少,有出血或感染表現 B、網織紅細胞減少 C、骨髓增生不良
D、肝、脾、淋巴結不腫大 E、鐵劑、葉酸治療無效
4、下列疾病會引起骨髓巨核細胞減少的是:( d )
A、血友病 B、缺鐵性貧血 C、ITP D、再生障礙性貧血 E、巨幼細胞貧血
5、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血液學特點是:( a )
A、呈全血細胞減少,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
B、細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區擴大
C、可見巨核細胞增多,血片中血小板計數增多
D、粒細胞停滯于早幼粒階段,胞漿中顆粒粗大
E、骨髓增生活躍,但巨核細胞減少
6、女性患者,32歲,月經增多伴發熱2周,Hb 50 g/L,WBC 2.2×109/L,淋巴細胞占74%,PLT 16×109/L,骨髓象呈增生極度低下。該病最可能的診斷是:( b )
A、急性白血病 B、急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 C、急性ITP
D、類白血病反應 E、粒細胞缺乏癥
7、全血細胞減少,骨髓增生低下,造血細胞減少,這樣的血象、骨髓象不見于:( a )
A、溶貧 B、低增生性白血病 C、再障 D、PHN E、骨髓纖維化
8、關于溶血性貧血的定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e )
A、紅細胞壽命縮短 B、紅細胞破壞增加 C、骨髓造血功能亢進
D、紅細胞破壞增加,骨髓能代償 E、紅細胞破壞增加,超過骨髓代償能力
9、原位溶血時紅細胞破壞的部位最主要是在:( d )
A、肝臟 B、脾臟 C、血管內 D、骨髓 E、以上都不是
10、 急性溶血的開始癥狀是:( a )
A、腰背及四肢酸痛、頭痛、嘔吐、寒戰、高熱等 B、血紅蛋白尿
C、休克 D、昏迷 E、腎衰竭
11、 下列哪種疾病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 e )
A、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缺乏癥 B、海洋性貧血 C、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癥
D、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12、 男性患者,35歲,半年來逐漸貧血,不發熱,無出血癥狀,尿呈濃茶色,鞏膜可見輕度黃染,肝脾不腫大,Hb82 g/L,WBC5.6×109/L,PLT93×109/L,網織紅細胞5%。為確診首選哪項檢查:( e )
A、骨髓穿刺 B、血清鐵定量 C、尿含鐵血黃素 D、抗人球蛋白試驗 E、酸化血清溶血試驗
13、 缺鐵性貧血口服鐵劑后,最早升高的是:( c )
A、血紅蛋白 B、白細胞數 C、網織紅細胞數 D、紅細胞數 E、以上都不是
14、 缺鐵性貧血時,下列選項中不降低的是:( b )
A、血清鐵 B、總鐵結合力 C、血清鐵蛋白 D、轉鐵蛋白飽和度 E、骨髓中鐵幼粒細胞數
15、 下列結果不符合溶血性貧血的是:( e )
A、網織紅細胞增加 B、骨髓幼紅細胞增加 C、尿中尿膽原排泄增加
D、血中非結合膽紅素增加 E、血清結合珠蛋白增加
16、 男性,50歲,左上腹飽脹半年,進食后加劇。查:脾大,Hb 80 g/L,WBC 3.2×109/L,BPC 350×109/L,血片發現淚滴狀紅細胞,疑診為原發性骨髓纖維化。下列檢查中最有助于排除其他血液病所致的繼發性骨髓纖維化的是:( a )
A、血涂片檢查 B、血尿酸測定 C、骨髓活檢 D、骨髓穿刺+骨髓活檢 E、脾穿刺
17、 女性,50歲,頭昏、乏力1年,伴惡心、嘔吐半個月。現診斷為多發性骨髓瘤并腎功能不全(尿毒癥)。其發病機制是:( a )
凝溶蛋白沉積于腎小管上皮細胞 B、凝溶蛋白沉積于腎小球上皮細胞
C、血磷過高 D、高黏滯性綜合征 E、脫水、感染
19、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下列實驗結果可能降低的是:( b )
A、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積分 B、紅細胞生成素 C、血尿酸
D、血清γ球蛋白 E、血清維生素B12結合力
19、 一患者疑診為原發性骨纖,下列癥狀不支持此診斷的是:( c )
A、外周血可見幼粒、幼紅細胞 B、血小板增多 C、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積分低
D、血片發現淚滴狀紅細胞 E、網織紅細胞輕度增高
20、 下列選項不符合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的是:( c )
A、白細胞>12×109/L(無發熱、感染)B、血小板>3 000×109/L C、血氧飽和度降低
D、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積分>100分 E、全骨髓增生,伴巨核細胞增多
21、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診斷依據不包括:( c )
A、血小板計數>1 000×109/L B、骨髓象增生,以巨核細胞為顯著,有大量血小板形成
C、無出血傾向,WBC計數不增多 D、多數脾大
E、除外反應性血小板增多癥和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
22、 一患者腰痛半年,查得尿蛋白陽性,溶骨性損害,免疫球蛋白增高,主要考慮為:( b )
A、轉移性骨腫瘤 B、多發性骨髓瘤 C、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癥
D、骨髓纖維化 E、重鏈病
23、 以下哪種不是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染色體改變:( a )
A、-5 B、-7 C、t(15;17) D、5q- E、+8
24、 調節紅細胞生成的主要體液因素是:( e )
A、雄激素 B、雌激素 C、紅細胞提取物 D、集落刺激因子 E、促紅細胞生成素
25、 以下哪種藥物用于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治療:( e )
A、維甲酸 B、糖皮質激素 C、CAG方案化療 D、反應停 E、以上都可以
26、 一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數2 000×109/L;骨髓象增生示粒紅系增生活躍,巨核系明顯活躍,血小板大簇可見;FISH檢測bar/abl融合基因陽性。該患者的診斷是:( a )
A、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B、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 C、真性紅細胞增多癥
D、骨髓纖維化 E、感染性血小板增多
27、 如果一患者外周血出現幼紅幼粒細胞、淚滴狀紅細胞,骨髓干抽,脾腫大。主要考慮為:( c )
A、脾淋巴瘤 B、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C、骨髓纖維化
D、溶血性貧血 E、再生障礙性貧血
28、 多發性骨髓瘤治療首選:( c )
A、α干擾素 B、羥基脲 C、馬法蘭 D、馬利蘭 E、甲基芐肼
29、 女,14歲,陣發性腹痛、黑便3天。查體:雙下肢可見散在紫癜,雙側膝關節腫脹,活動受限,腹軟,右下腹壓痛。血象:WBC 12.5×109/L,PLT100×109/L。尿常規:蛋白+,RBC+/HP,透明管型0~3個/LP。其診斷可能是:( e )
A、急性闌尾炎 B、腸系膜淋巴結結核 C、急性腎炎 D、急性ITP E、過敏性紫癜
30、 女,15歲,月經增多十多天。查:貧血貌,皮膚散在出血點,肝脾未捫及。Hb 10.0 g/L,WBC 10×109/L,BPC 25×109/L。骨髓:增生活躍,全片可見巨核細胞50個。其可能診斷為:( c )
A、再生障礙性貧血 B、急性白血病 C、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D、脾功能亢進 E、系統性紅斑狼瘡
31、 糖皮質激素首選用于:( e)
A、鐮狀細胞貧血 B、遺傳性橢圓形細胞增多癥 C、海洋性貧血
D、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E、溫抗體型溶血性貧血
32、 周圍血象有全血細胞減少的疾病除外:( e )
A、再生障礙性貧血 B、脾功能亢進 C、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D、急性白血病白細胞減少型 E、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33、 鑒別急性粒細胞白血病與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主要檢查是:( d )
A、外周血中全血細胞減少 B、外周血中找原粒細胞
C、外周血中找有核紅細胞 D、骨髓檢查 E、以上都不是
34、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與類白血病反應的鑒別有意義的是:( c )
A、外周血中出現幼粒細胞 B、外周血中出現幼紅細胞
C、Ph1染色體陽性 D、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E、網織紅細胞絕對值計數
35、 Auer小體可見于下列疾病,但需排除:( e )
A、急性粒細胞白血病 B、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C、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
D、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 E、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36、 外周血中出現有核紅細胞可見于以下疾病,但除外:( e )
A、伴髓外造血的骨髓纖維化 B、惡性腫瘤骨髓轉移
C、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 D、鐮狀細胞貧血 E、缺鐵性貧血
37、 一患者發熱、咽喉炎、淋巴結腫大,外周血淋巴細胞顯著增多并出現異常淋巴細胞,嗜異性凝集試驗陽性。應考慮為:( d )
A、惡性淋巴瘤 B、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C、結核病
D、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E、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
38、 下列疾病不會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的是:( a )
A、再生障礙性貧血 B、支氣管哮喘 C、銀屑病 D、寄生蟲感染 E、結締組織病
39、 關于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實驗診斷,下列選項中錯誤的是:( d )
A、血小板減少 B、凝血酶原時間比正常延長 C、血漿纖維蛋白原下降
D、血清纖維蛋白(原)裂解產物減少 E、血片中破碎細胞增加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