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同工酶是指: A
A.催化相同化學反應,但理化性質不同的酶
B.催化不同的反應而理化性質相同的酶
C.酶的結構相同而存在部位不同
D.由同一基因編碼翻譯后的加工修飾不同
E.催化相同的化學反應和理化性質也相同的酶
45、含 LDH1 豐富的組織是: B
A.骨骼肌
B.心肌
C.腦組織
D.腎組織
E.肝組織
46、胰蛋白酶原在胰腺分泌后,運輸到小腸受腸激酶作用轉變成有C
其機理是:
A.腸激酶與胰蛋白酶原調節部位結合
B.腸激酶可使胰蛋白酶原共價修飾
C.使胰蛋白酶原 N一端切除 6 肽,多肽鏈折疊形成活性中心
D.胰蛋白酶原 N一端切除 12 肽酶的活性增高
E.腸激酶使酶原獲得了必需基團后呈現酶的活性
47、酶原激活的本質是: A
A、酶活性中心的形成或暴露
B、酶蛋白磷酸化
C、由低活性的酶原轉變成高活性的酶
D、酶蛋白與輔助因子結合
E、氫鍵斷裂后,酶分子的空間構象改變
48、下列有關酶作用特點的敘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E
A、高效催化作用
B、無副產物
C、高度專一性
D、活性可受到抑制
E、較穩定
49、有關酶原的概念,錯誤的是: C
A、血液中也存在
B、沒有活性
C、一般在合成處被活化
D、可由特定部位的蛋白質水解酶水解而轉變成為有活性的酶
E、活性中心沒有形成或暴露
50、磺胺藥的作用機理是: B
A、是對氨基苯乙酸的結構類似物
B、結合在二氫葉酸合成酶的活性中心
C、抑制人體細胞的四氫葉酸合成
D、蛋白變性劑,直接殺死細菌
E、導致細菌的基因突變
51、下列有關酶的概念哪一項是正確的: E
A、每種蛋白質都有酶活性
B、底物都是有機化合物
C、對底物都有絕對專一性
D、只有蛋白質才具有酶活性
E、酶是生物體合成的催化劑
52、丙二酸對琥珀酸脫氫酶的抑制效應是: A
A、Vmax 不變,Km值增大
B、Vmax 降低,Km值降低
C、Vmax 增大,Km值增大
D、Vmax 不變,Km值降低
E、Vmax 降低,Km值增大
53、下列有關 Km值的敘述哪項是不正確的: A
A、Km值愈大,酶與底物的親和力愈大
B、Km值與酶的濃度無關
C、Km值與酶的結構有關
D、Km值與反應的溫度有關
E、Km值與反應介質的 pH有關
54、酶的最適 pH值的特點是: E
A、同一生物體內的酶具相同的最適 pH
B、為該酶的等電點
C、pH為酶的最適 pH時,酶的活性最低
D、最適 pH是酶的特征性常數
E、pH 為酶的最適 pH時,酶與底物的結合能力
55、酶與一般催化劑相比,其特點是: B
A、副反應較少
B、高度的專一性
C、細胞內合成后,立即可發揮作用
D、不易失活
E、以上都不是
56、pH對酶促反應速度的影響,下列哪項是對的:B
A、pH對酶促反應速度影響不大
B、不同酶有其不同的最適 pH
C、酶的最適 pH都在中性即 pH=7左右
D、酶的活性隨 pH的增高而增大
E、pH 對酶促反應速度影響主要在于影響該酶的
57、酶的特征性常數有: D
A、最適底物濃度
B、最適 pH
C、最適溫度
D、Km值
E、Ks 值
58、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E
A、整個酶分子的中心部位
B、酶蛋白與輔酶結合的部位
C、酶分子上有必需基團的部位
D、酶分子表面上有解離基團的部位
E、能與底物結合并催化底物轉變為產物的部位
59、酶催化作用所必需的基團是指: B
A、維持酶一級結構所必需的基團
B、維持酶活性所必需的基團
C、酶的亞基結合所必需的基團
D、維持分子構象所必需的基團
E、構成全酶分子所有必需的基團
60、酶的絕對特異性是: D
A、作用于一種立體構型,催化一種反應
B、作用于一類化合物或一種化學鍵,催化一種反應
C、作用于一種化學鍵,催化一種反應
D、作用于一種底物,催化一種反應
E、作用于一類化合物,催化一種反應
61、Km值與底物親合力大小的關系是: A
A、Km值越小,親合力越大
B、Km值越大,親合力越大
C、Km值大小與親合力無關
D、Km值越小,親合力越小
E、以上都是錯誤的
62、關于競爭性抑制劑作用,哪項是錯誤的: B
A、抑制物與底物結構上類似
B、抑制作用的強弱完全取決于它與酶的親和力
C、抑制劑與底物一樣與酶結合是可逆的
D、不會形成 ESI 復合物
E、抑制劑雖與酶結合但不能被酶催化形成反應產物
63、下述酶競爭性抑制的特點中錯誤的是: D
A、抑制劑與底物結構相似
B、抑制劑能與底物競爭酶分子上的結合位點
C、增加底物濃度可解除抑制作用
D、底物濃度能改變抑制常數
E、抑制程度與抑制劑和底物濃度的相對比例有關
64、符合競爭性抑制作用的說法是: B
A、抑制劑與底物結合
B、抑制劑與酶的活性中心結合
C、抑制劑與酶的必需基團結合,導致酶分子變構
D、抑制劑與輔酶結合,妨礙全酶的形成
E、抑制劑使二硫鍵還原,引起酶的空間構象紊亂
65、有關酶的活性中心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E
A、酶分子內與底物的結合區域
B、包括結合基團和催化基團
C、酶與底物能相互誘導鍥合
D、細胞內合成后,不一定立即形成
E、硫酸銨處理后,可破壞其構象
66、別構激活劑作用于正協同效應酶時,可使 S 形曲線: A
A、左移
B、右移
C、上移
D、下移
E、位置不變
67、下列關于同工酶性質的敘述,錯誤的是: E
A、分子結構不同
B、理化性質不同
C、Km不同
D、不同組織分布不同
E、催化不同的反應
68、競爭性抑制體系中,不會出現: D
A、E
B、EI
C、ES
D、ESI
E、P
69、Hg2+對酶的抑制作用可用下列何種辦法解除: A
A、使用二巰基丙醇
B、提高底物濃度
C、使用解磷定
D、使用谷氨酸鈉
E、無法解除
70、全酶中決定酶促反應類型的是: B
A、酶蛋白
B、輔助因子
C、酶的競爭性抑制劑
D、結合基團
E、酶的激活劑
71、下列有關酶的非競爭性抑制作用的敘述,哪項是正確的: A
A、抑制劑結合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部位
B、表觀 Km減少
C、林-貝氏作圖,直線斜率不變
D、底物濃度的升高可降低抑制常數
E、酶與抑制劑結合后,不能再與底物結合
72、LDH是由 H亞基和 M 亞基兩類亞基組成的四聚體,共形成幾種同工酶: C
A、2
B、3
C、5
D、6
E、4
73、在酶促反應中,酶和各種抑制劑的共性是: A
A、使〖ES〗減少
B、〖ES〗不變
C、表觀 Km值減少
D、Vmax 增大
E、表觀 Km值增大
74、對全酶的正確描述是: D
A、單純有蛋白質的酶
B、酶與底物結合的復合體
C、酶蛋白-輔酶-激動劑-底物聚合物
D、由酶蛋白和輔酶(輔基)組成的酶
E、具有 100%活性的酶
75、關于溫度對酶促反應速度的影響,下列哪項是對的: D
A、酶促反應服從溫度對化學反應速度影響的規律
B、溫度過低或過高使酶失活或活性降低
C、溫度愈高,反應速度越快
D、最適溫度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數
E、溫度對酶促反應速度一般影響不大
76、下列關于 pH對酶活性影響的說法,哪項是正確的: E
A、體內所有酶的最適 pH均接近中性
B、酶分子中所有極性基團解離度最大的 pH為酶的最適 p
C、酶的最適 pH為酶的特征性常數
D、最適 pH不受緩沖液種類和濃度的影響
E、以上均不對
77、酶促反應介質的 pH不: E
A、影響中間產物〖ES〗的解離狀態
B、影響酶的解離狀態
C、影響底物的解離狀態
D、影響輔酶或輔基的解離狀態
E、影響酶的兩性性質和等電點
78、砷化物對巰基酶的抑制作用屬于: D
A、可逆性抑制劑
B、非競爭性抑制劑
C、反競爭性抑制劑
D、不可逆抑制劑
E、競爭性抑制劑
79、如果酶濃度增加一倍,米-曼氏方程式中的 Km值則: D
A、Km值增加一倍
B、Km值減少一倍
C、Km值增加或減少
D、Km值不變
E、Km值不定(因酶而異)
80、下列有關酶蛋白的敘述,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C
A、屬于結合酶的組成部分
B、為兩性化合物
C、與酶的特異性無關
D、不耐熱
E、不能透過半透膜
81、酶保持催化活性,必須: E
A、酶分子完整無缺
B、有酶分子上所有化學基團存在
C、有金屬離子參加
D、有輔酶參加
E、有活性中心及其必需基團
82、血清中某些酶活性升高的原因是: A
A、細胞受損使細胞內酶釋放入血
B、體內代謝降低使酶的降解減少
C、細胞內外某些酶被激活
D、攝取某些維生素過多引起組織細胞內的輔酶含量增加
E、某些酶由尿中排出減少
83、酶原的激活是由于: E
A、激活劑將結合在酶原分子上的抑制物除去
B、激活劑使酶原在空間構象發生變化
C、激活劑攜帶底物進入酶原的活性中心
D、酶原分子上的催化基團被活化
E、酶原分子的活性中心暴露或形成
84、心肌梗塞時,乳酸脫氫酶的同工酶譜增加最顯著的是: A
A、LDH1
B、LDH2
C、LDH3
D、LDH4
E、LDH5
85、乳酸脫氫酶同工酶亞基的組合可能有: B
A、H4M
B、H3M
C、H2M
D、HM2
E、M4H
86、誘導契合學說是指: E
A、酶原被其它酶激活
B、酶的絕對特異性
C、結合別構效應劑后,酶分子活性改變
D、酶改變抑制劑構象
E、底物改變酶構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