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血細胞比容是指血細胞
A 與血漿容積之比 B 與血管容積之比 C 與血細胞容積之比
D 在血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E在血中所占的容積百分比
2 人體體液中的蛋白質濃度是
A 細胞內液〉組織液〉血漿 B 血漿〉組織液〉細胞內液
C血漿〉細胞內液〉組織液 D細胞內液〉血漿〉組織液
E組織液〉血漿〉細胞內液
3 血漿的粘度與切率的關系是
A 無關 B 正變 C 反變 D 血流慢時無關,血流快時呈正變
E 血流快時無關,血流慢時呈反變
4 血漿膠體滲透壓的形成主要決定于血漿中的
A α1球蛋白 Bα2球蛋白 Cγ球蛋白 D白蛋白 E纖維蛋白原
5 血漿晶體滲透壓的形成主要決定于血漿中的
A 各種正離子 B 各種負離子 C Na+和Cl-
D氨基酸和尿素 E葡萄糖和氨基酸
6 60kg體重的正常成年人的血量為
A 2.8-4.0L B 4.2-4.8L C 5.0-7.0L D 7.0-8.0L E 10-20L
7 正常人的血漿滲透壓約為
A 200mmol/L B 250mmol/L C 300mmol/L
D 350mmol/L E 400mmol/L
8 正常人的血漿pH為
A 6.8-7.0 B 7.0±0.05 C 7.2±0.05
D 7.0-7.4 E 7.4±0.05
9 決定血漿pH的緩沖對是
A K2HPO4/KH2PO4 B KHCO3/H2CO3 C Na2HPO4/NaH2PO4
D NaHCO3/H2CO3 E 蛋白質鈉鹽/蛋白質
10 各種血細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
A 成纖維細胞 B 髓系干細胞 C 淋巴系干細胞
D 基質細胞 E 多能造血干細胞
11 調節紅細胞生成的特異性體液因子是
A 集落刺激因子 B 生長激素 C 雄激素 D 雌激素 E 促紅細胞生成素
12 低溫儲存較久的血液,血漿中哪種離子濃度升高?
A Na+ B Ca2+ C K+ D Cl- E HCO3-
13 紅細胞膜上鈉泵活動所需能量主要由葡萄糖通過哪條途徑產生?
A 糖原分解和有氧氧化 B 糖原分解和糖原異生
C 糖原分解和無氧氧化 D 糖原異生和磷酸戊糖旁路
E 糖酵解和磷酸戊糖旁路
14 使血沉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A 血漿中球蛋白,纖維蛋白原及膽固醇含量增多
B紅細胞成雙凹碟形 C 紅細胞內血紅蛋白濃度降低
D 血漿中蛋白質含量增高 E 血漿中卵磷脂含量增高
15 產生促紅細胞生成素的主要部位是
A 骨髓 B 肝 C 脾 D 腎 E 垂體
16 促紅細胞生成素的主要作用是促進
A 多能造血干細胞進入細胞周期 B 早期紅系祖細胞增殖
C 晚期紅系祖細胞增殖,分化 D 幼紅細胞增殖與合成血紅蛋白
E 成熟紅細胞釋放入血
17 可是血漿中促紅細胞生成素濃度增高的有效刺激物是
A 組織中O2的分壓降低 B 血糖濃度升高 C 組織中O2的分壓升高
D 血糖濃度降低 E 組織中CO2的分壓升高
18 合成血紅蛋白的基本原料是
A 鐵和葉酸 B 鈷和維生素B12 C蛋白質和內因子
D 鐵和蛋白質 E 鈷和蛋白質
19 紅細胞血管外破壞的主要部位是
A 肝和骨髓 B 脾和骨髓 C 肝和腎 D 脾和腎 E 腎和骨髓
20 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
A緩沖pH B 緩沖溫度 C 運輸激素
D 運輸鐵 E 運輸O2和CO2
21 球形紅細胞的特征是
A 表面積小,變形能力增強,滲透脆性正常
B 表面積和體積之比變小,變形能力減弱,滲透脆性增強
C 表面積未變,變形能力正常,滲透脆性降低
D 表面積增大,變形能力正常,滲透脆性增加
E 表面積增大,變形能力增強,滲透脆性增加
22 血漿和組織液各成分濃度的主要區別是
A Cl- B HPO42-/H2PO4- C Na+ D Ca2+ E 蛋白質
23 某人血量為70ml/kg體重,紅細胞計數為5×1012/L,其循環血中紅細胞每kg體重每小時更新量是
A.5×1012 B.10×1012 C.12×1010 D. 8×1010 E.8×109
24 正常成年男性紅細胞及血紅蛋白高于女性,主要是由于
A 男性活動量大,組織相對缺氧 B 男性骨骼粗大,骨骼造血較多
C 男性體重大 D 男性雄激素多 E 男性蘇紅細胞生成素多
25 人血液中主要的吞噬細胞是
A B淋巴細胞 B T淋巴細胞 C 嗜酸性粒細胞
D 嗜堿性粒細胞 E 中性粒細胞
26 成年人骨髓中儲存的中性粒細胞約為血液中的
A 1-5倍 B 10-20倍 C 50-150倍
D 500-1000倍 E 5000-10000倍
27 一般認為,外周血白細胞計數主要反映
A 循環池中性粒細胞 B 邊緣池中性粒細胞 C 血液中中性粒細胞
D 單核細胞 E 骨髓釋放的白細胞
28 我國健康成年人安靜時白細胞總數是
A 500×109/L B (10-30)×109/L C (4-10)×109/L
D (100-300)×109/L E (4-10)×1012/L
29 中性粒細胞的主要功能是
A 釋放細胞毒素 B 產生抗體 C 參與生理性止血
D 釋放組胺 E 吞噬異物
30 某人白細胞總數為11×109/L,中性粒細胞為5×109/L,嗜酸性粒細胞占3×109/L,可見于
A 急性化膿性炎癥 B 正常人 C 血吸蟲病 D高原反應 E 嬰兒
31 嗜堿性粒細胞顆粒中含有
A 肝素,組胺,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和過敏性慢反應物質
B 過氧化物酶和堿性蛋白質 C 過氧化物酶和溶酶體酶
D 前列腺素E和多集落刺激因子 E 組胺酶,堿性蛋白溶酶體酶
32 調節白細胞增和分化的主要物質是
A 腎上腺素 B 腎上腺皮質激素 C 集落刺激因子
D 調理素 E 甲狀腺激素
33 促血小板生成素刺激的靶細胞主要是
A 巨核系祖細胞 B 粒系祖細胞 C 紅系祖細胞
D 淋巴系祖細胞 E 巨噬系祖細胞
34 造血祖細胞和造血干細胞的共同特點是
A 增殖能力強 B 自我復制能力強
C 正常有50%處于細胞周期 D 形態學上不能被識別
E 細胞表面標志均為CD34+/CD38+/Lin+
35 造血微環境是指
A 骨骼的黃骨髓成分 B 造血器官中的脂肪組織
C 造血器官中基質細胞,細胞外基質及造血調節因子
D 造血器官中的微循環,脂肪細胞 E 骨髓中的造血細胞
36 某成年人的Hb為120g/L,紅細胞為3×1012/L,紅細胞體積為100µm3,此人可能是
A 缺鐵性貧血 B 維生素B12缺乏 C 高原居民
D 急性化膿性感染 E正常血象
37 紅細胞發生疊連后,紅細胞
A 表面積與容積的比值減少,于血漿的摩擦減小,使血沉加快
B 表面積與容積的比值減少,于血漿的摩擦減小,使血沉減慢
C 表面積與容積的比值減少,于血漿的摩擦增大,使血沉減慢
D 表面積與容積的比值增加,于血漿的摩擦增大,使血沉加快
E 表面積與容積的比值增加,于血漿的摩擦減小,使血沉加快
38 欲準確測得血細胞比容值,應如何校正?
A 測得值×0.91(是各類血管血細胞比容差別的系數)
B 測得值÷0.96(壓積血細胞之間尚存3%-5%的血漿量)
C 測得值×0.99(占血量約1%的白細胞和血小板,通常忽略不計)
D 測得值×0.91÷ 0.96×0.99
E 測得值×0.91× 0.96 ×0.99
39 正常情況下出血時間為
A 0-0.5min B 1-3min C 5min D 6min E 10min
40 血小板彼此粘著的現象稱為血小板
A 粘附 B 聚集 C 釋放 D 激活 E 凝集
參考答案:
1E 2D 3E 4C 5C 6B 7C 8E 9D 10E 11E 12C 13E 14A 15D16C 17A 18D 19B 20E
21B 22E 23C 24D 25E 26C 27A28C 29E 30C 31A 32C 33A 34D 35C 36B 37A 38E 39B 40B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