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建立起腎外髓部滲透壓梯度的物質基礎是
A. NaCl B. 尿素 C. NaCl 和尿素 D. KCl E. 肌酐
42. 在腎小管中既不被重吸收也不被分泌的物質是
A. 對氨基馬尿酸 B. 肌酐 C. 菊粉 D. 葡萄糖 E. 酚紅
43. 遠端小管和集合管所分泌的NH3主要來自
A. 精氨酸 B. 谷氨酰胺 C. 丙氨酸 D. 甘氨酸 E. 亮氨酸
44. 小管液中水的等滲性重吸收發生于
A. 近端小管 B. 髓袢降支細段 C. 髓袢升支細段
D. 髓袢升支粗段 E. 遠端小管和集合管
45. 下列哪一種情況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A. 靜脈注射1 L 高張NaCl 溶液 B. 靜脈注射1 L 等滲尿素溶液
C. 靜脈注射1 L5%葡萄糖溶液 D. 增加細胞外液量
E. 升高動脈血壓
46. 下列哪一種情況下腎血流量最多?
A. 臥位時 B. 立位時 C. 環境溫度升高時
D. 劇烈運動時 E. 應激時
47. 毀損下丘腦視上核和室旁核,將引起
A. 尿量增加,尿液高度稀釋 B. 尿量增加,尿液高度濃縮
C. 尿量減少,尿液高度稀釋 D. 尿量減少,尿液高度濃縮
E. 尿量不變,尿液高度稀釋
48. 在病理情況下出現蛋白尿的原因是
A. 腎小球濾過率增加 B. 濾過膜上帶負電荷的糖蛋白減少
C. 血漿蛋白含量增多 D. 腎小管重吸收蛋白質減少
E. 腎血流量增加
*49. 酸中毒時遠端小管的
A. K+分泌增多,Na+重吸收增多 B. K+分泌增多,Na+重吸收減少
C. K+分泌減少,Na+重吸收減少 D. K+分泌減少,Na+重吸收增多
E. Na+-H+交換增多,K+-H+交換減少
*50. 堿中毒時遠端小管的
A. K+分泌增多,Na+重吸收增多 B. K+分泌增多,Na+重吸收減少
C. K+分泌減少,Na+重吸收減少 D. K+分泌減少,Na+重吸收增多
E. K+-H+交換增多,Na+-H+交換減少
51. 切除腎上腺皮質的狗,其
A. 血容量增加,尿鈉增多,血鉀升高 B. 血容量減少,尿鈉增多,血鉀升高
C. 血容量減少,尿鈉減少,血鉀降低 D. 血容量增加,尿鈉增多,血鉀降低
E. 血容量、尿鈉和血鉀均不變
52. 動脈血壓在80~180 mmHg 范圍內變動時,腎血流量可保持相對穩定,這是由于下列哪一種調節的結果?
A. 球-管平衡 B. 副交感神經系統調節
C. 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調節 D. 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調節
E. 自身調節
*53. 如果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降低,則
A. 腎血流量增加 B. 囊內壓下降 C. 腎小管內壓下降
D. 腎小球濾過率減小 E. 管周毛細血管血壓升高
54. 可使醛固酮分泌減少的因素是
A. 循環血量減少 B. 血K+濃度下降 C. 血Na+濃度下降
D. 腺垂體分泌ACTH 減少 E. 血管緊張素Ⅲ血濃度升高
55. 腎清除率最低的物質是
A. 菊粉 B. 葡萄糖 C. 碘銳特 D. 肌酐 E. 尿素
56. 醛固酮作用于腎的
A. 近端小管上皮細胞 B. 入球小動脈肌上皮樣細胞
C. 遠端小管致密斑細胞 D. 遠端小管和集合管主細胞
E. 遠端小管和集合管閏細胞
57. 如果測得某種物質的腎清除率為70 ml/min,則說明該物質必定
A. 能被腎小管重吸收,但不一定能被腎小管分泌
B. 能被腎小管分泌,但不一定能被腎小管重吸收
C. 能被腎小管重吸收,也能被腎小管分泌
D. 不能被腎小管重吸收,也不能被腎小管分泌
E. 不能被腎小球濾過
58. 腎臟靠逆流倍增機理來濃縮尿的能力
A. 與髓袢的長度無關 B. 與腎髓質部血流速度無關
C. 與髓袢腎小管液的流速無關 D. 取決于近端小管對水的通透性
E. 取決于抗利尿激素的血濃度
59. 下列各項中,能直接促進醛固酮合成與分泌的是
A. 血Na+濃度升高 B. 血管緊張素Ⅱ C. 血K+濃度降低
D. 腎素 E. ACTH
*60. 一被試者尿中肌酐濃度為168 mg/m1,血漿肌酐濃度為1.2 mg/m1,尿量為l ml/min,其肌酐清除率為
A. 70 ml/min B. 84 ml/min C. 125 ml/min D. 140 ml/min E. 168 ml/min
61. 具有分泌腎素功能的結構是
A. 致密斑 B. 系膜細胞 C. 間質細胞 D. 顆粒細胞 E. 近髓腎單位
62. 腎臟的基本功能單位是
A. 腎小球 B. 腎小體 C. 腎小管 D. 集合管 E. 腎單位
63. 近髓腎單位的主要功能是
A. 分泌腎素 B. 分泌醛固酮 C. 分泌抗利尿激素
D. 排泄Na+和Cl− E. 濃縮與稀釋尿液
64. 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較高,主要適應于
A. 腎小球耗氧量較大 B. 腎小球濾過作用 C. 腎臟的代謝需要
D. 致密斑的代謝需要 E.球管平衡的需要
65. 腎小管周圍毛細血管血壓較低,主要適應于
A. 腎小管耗氧量低 B. 腎小球濾過作用 C. 腎小管周圍組織耗氧量低
D. 腎小管分泌功能 E. 腎小管重吸收功能
66. 腎小球的濾過作用一般只發生在入球端毛細血管段的主要原因是
A. 出球端毛細血管血壓過低 B. 囊內壓逐漸升高
C. 毛細血管內晶體滲透壓逐漸升高 D. 腎小囊內膠體滲透壓逐漸降低
E. 毛細血管內膠體滲透壓逐漸升高
67. 可主動重吸收C1−的部位是
A. 遠端小管 B. 近端小管 C. 髓袢降支粗段
D. 髓袢降支細段 E. 髓袢升支粗段
68. 血漿清除率是指腎臟在單位時間內
A. 將血漿中某物質完全清除出去的血漿毫升數
B. 將血漿中某物質完全清除出去的速率
C. 將血漿中某物質完全清除出去的容量
D. 將血漿中某物質完全清除出去的能力
E. 將腎小球濾出的某物質完全清除出去的能力
69. 終尿中的K+主要是由
A. 腎小球濾過 B. 近端小管分泌 C. 髓袢降支分泌
D. 髓袢升支分泌 E. 遠端小管和集合管分泌
70. 小管液在通過下列哪一部分后便形成終尿?
A. 近端小管 B. 髓袢 C. 遠端小管 D. 集合管 E. 輸尿管
71. 下列哪種情況下產生滲透性利尿?
A. 飲大量清水 B. 靜脈注射生理鹽水 C. 飲大量生理鹽水
D. 靜脈注射甘露醇 E. 靜脈注射速尿
72. 髓袢升支粗段對Na+、C1−和K+主動重吸收的比例是
A. 1:2:1 B. 2:2:1 C. 1:2:2 D. 1:1:2 E. 2:1:1
73. 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激活時
A. 醛固酮分泌減少 B. 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 C. 腎上腺素分泌減少
D. 腎排NaCl 量減少 E.小動脈口徑增大
74. 逆流倍增機理的原動力主要是
A. 近端小管對NaCl 主動重吸收 B. 髓袢降支對NaCl 主動重吸收
C. 髓袢升支對NaCl 主動重吸收 D. 遠端小管對NaCl 主動重吸收
E. 集合管對NaCl 主動重吸收
75. 腎小球毛細血管的濾過平衡現象發生在
A. 腎小球濾過率不變時 B. 濾過系數不變時 C. 濾過系數等于零時
D. 有效濾過壓等于零時 E. 有效濾過壓大于零時
76. 下列關于濾過膜通透性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帶負電荷的物質不能通過濾過膜
B. 帶正電荷的物質能夠通過濾過膜
C. 腎小囊臟層的濾過裂隙膜是主要濾過屏障
D. 基膜是濾過的最后一道屏障
E. 不同物質濾過能力與其分子大小及所帶電荷有關
77. 交感神經緊張時,尿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A. 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下降 B. 腎小球濾過面積減少
C. 濾過膜通透性降低 D. 血漿膠體滲透壓升高
E. 囊內壓升高
78. 下列關于腎髓質滲透壓梯度的敘述,錯誤的是
A. 越靠近腎內髓部,滲透壓越高
B. 髓袢底部,小管內外均為高滲
C. 髓袢越長,濃縮能力越強
D. 腎皮質越厚,濃縮能力越強
E. 越接近乳頭部,髓袢降支中溶質濃度越高
79. 有利于尿液濃縮的因素是
A. 腎髓質纖維化 B. 利尿酸 C. 甘露醇
D. 抗利尿激素減少 E. 高蛋白飲食
80. 滲透壓感受器位于
A. 球旁器 B. 右心房 C. 延髓 D. 下丘腦 E. 丘腦
參考答案:
41.A 42.C 43.B 44.A 45.A 46.A 47.A 48.B 49.C 50.A
51.B 52.E 53.D 54.B 55.B 56.D 57.A 58.E 59.B 60.D
61.D 62.E 63.E 64.B 65.E 66.E 67.E 68.A 69.E 70.D
71.D 72.A 73.D 74.C 75.D 76.E 77.A 78.D 79.E 80.D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