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2 頁:答案 |
16.【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C選項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典型病理表現,其他選項都是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病理改變。(1)變質性改變:①神經細胞變性壞死:表現為胞體腫脹、尼氏小體消失,胞質內空泡形成,核偏位。重者神經細胞出現核濃縮、碎裂和溶解。變性、壞死的神經細胞周圍常有增生的少突膠質細胞圍繞,稱之為衛星現象。小膠質、中性粒細胞侵入壞死的神經細胞內,稱為噬神經細胞現象。②軟化灶形成:病變嚴重時,灶性神經組織壞死、液化,形成染色較淡的篩網狀病灶。
(2)滲出性改變:腦實質血管高度擴張、充血,血管周圍間隙增寬,并有多量淋巴細胞呈袖套樣浸潤,稱血管淋巴套。
(3)增生性改變:小膠質細胞增生,可呈彌漫性或形成局灶性的膠質結節,多位于小血管及壞死的神經細胞附近。
本題知識點:炎癥,
17.【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TNF、IL-1、IL-8、C3a、C5a、白三烯均有趨化作用。
本題知識點:炎癥,
18.【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細菌性痢疾屬于纖維素性炎,滲出的纖維素、壞死組織和白細胞共同形成膜狀物覆蓋在黏膜表面,又稱假膜性炎。
本題知識點:炎癥,
19.【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具有血管系統的活體組織對損傷因子所發生的防御反應稱為炎癥。
本題知識點:炎癥,
20.【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葡萄球菌感染是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葡萄球菌屬細球菌科,葡萄球菌屬,因其排列如葡萄串狀而得名。革蘭氏染色陽性。主要引起癤、癰、毛囊炎、肺炎、腦膿腫、肝膿腫、化膿性骨髓炎及傷口感染等。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絕大多數不致病,僅少數引起人和動物的化膿性感染。細菌引起的感染,中性粒細胞是主要的炎癥細胞。
本題知識點:炎癥,
21.【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蜂窩織炎是發生于疏松結締組織,以中性粒細胞為主的彌漫性的炎癥,有壞死。
本題知識點:炎癥,
22.【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干酪樣壞死、破傷風、氣性壞疽等屬于特異性感染,干酪樣壞死為結核的病理改變。
本題知識點:炎癥,
23.【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組織受到損傷刺激后,即刻發生以血管反應為中心的急性炎癥反應。首先是細動脈短暫收縮即痙攣,隨即擴張,使血流加速,此即為炎性充血。隨后再發生其他事件。
本題知識點:炎癥,
24.【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化膿性炎以中性粒細胞滲出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組織壞死和膿液形成,只有轉移性膿腫是這樣形成的。轉移膿腫是由膿腫中的病菌隨血液轉移到其他部位所形成的新膿腫,常見金黃色葡萄球菌經血液轉移引起。
本題知識點:炎癥,
25.【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慢性肉芽腫性炎是由單核細胞和局部增生的巨噬細胞形成結節樣病灶。梅毒為肉芽腫性炎。
本題知識點:炎癥,
26.【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先發生細動脈擴張,然后毛細血管擴張以及開放的毛細血管數量增加,使局部血流加快,血流量增加,是局部發紅和發熱的原因。
本題知識點:炎癥,
27.【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肺栓塞栓子多來源于下肢靜脈,動脈栓塞栓子多來源于心臟。
本題知識點:局部血液循環障礙,
28.【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血栓形成的條件:①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②血流緩慢或渦流;③血液凝固性增高。纖維蛋白溶酶應該是降低而不是增加。
本題知識點:局部血液循環障礙,
內容來源:醫學教育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