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的西醫病因病理
1.病因及發病機制 目前大多數學者;人為本病的發病既有自身免疫機制的參與,又有遺傳因素作為背景,感染和精神因素是誘發因素。其發病機制可概括為環境因素作用于遺傳易感者,在腸道菌群的參與下,啟動了腸道免疫及非免疫系統,最終導致免疫反應和炎癥過程。
2.病理 病變主要累及結腸黏膜和黏膜下層。病變特點具有彌漫性、連續性。
本病病變反復發作,導致肉芽組織增生,黏膜可形成息肉狀突起,稱假性息肉。
潰瘍性結腸炎的類證鑒別
本病在臨床上應與痢疾、霍亂相鑒別。
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自膿血為特征。暴痢起病突然,病程短,可伴有惡寒、發熱;久痢起病緩慢,反復發作,遷延不愈。痢疾病位在腸。
霍亂以猝然起病,上吐下瀉,吐瀉交作為特征,霍亂的發病特點是來勢急驟,變化迅速,病情兇險,起病時常先突然腹痛,繼則吐瀉交作,所吐之物均為未消化的食物,氣味酸腐熱臭,所下之物多為黃色糞水,或如米泔水,伴有惡寒、發熱,部分病人吐瀉后,津液耗傷,出現消瘦、轉筋。
急性腎小球腎炎的論治
(1)急性期
1)肺腎不足,水濕停滯證
證候:疲倦乏力,下肢水腫,腰酸尿少,咽部暗紅,或低熱;舌偏紅,苔少,脈細或細數。
治法:益氣扶正,利水消腫。
代表方劑:防己黃芪湯加減。
常用藥物:防己、黃芪、白術、牛膝、杜仲、山藥、甘草、生姜、大棗。
2)風熱犯肺,水邪內停證
證候:發熱而不惡寒,或熱重寒輕,咽喉疼痛,口干口渴,頭面浮腫,尿少色赤;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或細數。
治法:散風清熱,宣肺行水。
代表方劑:越婢加術湯加減。
常用藥物:麻黃、石膏、甘草、大棗、白術、浮萍、澤瀉、茯苓、生姜。
3)風寒束肺,風水相搏證
證候:惡寒發熱,且惡寒較重,咳嗽氣短,面部浮腫,或有全身水腫,皮色光澤;舌質淡,苔薄白,脈浮緊或沉細。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行水。
代表方劑:麻黃湯合五苓散加減。
常用藥物:麻黃、杏仁、桂枝、白術、茯苓、豬苓、澤瀉、炙甘草。
4)脾腎虧虛,水氣泛溢證
證候:下肢水腫,按之凹陷不起,身重,脘痞腹脹,胃納欠佳,腰酸尿少,氣短乏力;舌淡,苔白膩,脈濡緩。
治法:健脾滲濕,通陽利水。
代表方劑:五皮飲合五苓散加減。
常用藥物:桑白皮、陳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桂枝、白術、豬苓、茯苓、澤瀉、椒目、防己;
5)熱毒內侵,濕熱蘊結證
證候:皮膚瘡毒未愈,或有的瘡瘍已結痂,面部或全身水腫,口干口苦,尿少色赤,甚則血尿;舌質紅,苔薄黃或黃膩,脈滑數或細數。
治法:清熱解毒,利濕消腫。
代表方劑: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
常用藥物:麻黃、杏仁、生梓白皮、連翹、赤小豆、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甘草、生姜、大棗。
(2)恢復期
1)肺腎氣陰兩虛證
證候:低熱咽干,咳嗽痰少,神倦頭暈,腰膝酸軟,手足心熱;舌尖紅,苔薄少,脈細或細數。
治法:補肺腎,益氣陰。
代表方劑:參芪地黃湯加減。
常用藥物:黨參、黃芪、熟地、澤瀉、山藥、丹皮、山萸肉、生地、麥冬、貝母、百合、當歸、白芍、玄參、桔梗。
2)脾氣虛弱證
證候:倦怠乏力,胃納呆滯,面色萎黃;舌質淡紅,苔白,脈細弱。
治法:健脾益氣。
代表方劑:參苓白術散加減。
常用藥物: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山藥、蓮肉、扁豆、砂仁、薏苡仁、桔梗、陳皮。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