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病證的針灸治療
患者,男,68歲。家屬代訴:患者于今日下午外出散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目合口張,鼻鼾息微,遺尿,汗出,四肢厥冷,脈細弱。治療應首選
A.內關、三陰交,灸法
B.關元、神闕,灸法
C.背俞穴,灸法
D.合谷、豐隆,針刺用瀉法
E.太沖、十二井,針刺用瀉法
參考答案:B
答案解析:分析可知患者是中風脫證,選用關元、神闕,灸法。
A.風池、太沖、合谷、內關、后溪
B.風池、百會、合谷、中脘、豐隆
C.百會、風池、合谷、風門、列缺
D.百會、通天、行間、阿是穴
E.率谷、太陽、俠溪、內庭
頭痛昏蒙,胸脘痞悶,嘔吐痰涎,苔白膩,脈滑,應首選
參考答案:B
答案解析:嘔吐痰涎,苔白膩,脈滑說明有痰濁,選用風池、百會、合谷、中脘、豐隆。
頭痛連及項背,兼惡風畏寒,苔薄白,脈浮緊,應首選
參考答案:C
答案解析:苔薄白,脈浮緊說明有風寒,選用會、風池、合谷、風門、列缺。
患者,女,38歲。關節疼痛腫脹麻木,疼痛重著,苔白膩,脈濡緩者。治療除取阿是穴及局部經穴外,還應選用的是
A.膈俞、血海
B.腎俞、關元
C.足三里、陰陵泉
D.大椎、曲池
E.神闕、關元
參考答案:C
答案解析:苔白膩,脈濡緩提示有濕邪,加用足三里和陰陵泉。
患者不易入睡,睡后易醒,兼見心悸健忘、納差倦怠,面色無華,舌淡苔薄,脈數。除主穴外應選
A.行間、俠溪
B.心俞、膽俞
C.太溪、腎俞
D.心俞、脾俞
E.內關、足三里
參考答案:D
答案解析:心悸健忘、納差倦怠,面色無華,舌淡苔薄,脈數提示心脾兩虛,選用心俞、脾俞。
患者,男,57歲。平素脾胃虛弱,今食用冷凍西瓜后嘔吐,吐物清稀質淡。身倦,四肢不溫,倦怠乏力,舌淡,脈濡滑。治療應選用
A.中脘、內關、上脘、胃俞
B.內關、足三里、公孫、豐隆
C.中脘、內關、脾俞、胃俞
D.內關、足三里、梁門、天樞
E.中脘、內關、期門、太沖
參考答案:C
答案解析:辨證為嘔吐的脾胃虛寒證,選用中脘、內關、脾俞、胃俞穴。
婦兒科病證的針灸治療
患者,女,22歲。月經不調。常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治療應首選
A.足三里、脾俞、太沖
B.命門、三陰交、足三里
C.關元、三陰交、血海
D.氣海、三陰交、歸來
E.關元、三陰交、肝俞
參考答案:C
答案解析:根據題干判斷為月經先期。
主穴:血海、關元、三陰交。
患者,女,25歲。痛經2年,經行不暢,小腹脹痛拒按,經色紫紅,夾有瘀塊,血塊下后痛可緩解,舌有瘀斑,脈沉澀。治療應除次髎、地機、中極還宜選
A.關元、歸來
B.氣海、脾俞
C.太溪、腎俞
D.太沖、血海
E.隱白、中極
參考答案:D
答案解析:根據題干判斷為痛經氣滯血瘀證(脹痛氣滯,瘀塊為血瘀),配穴為太沖、血海。
小兒遺尿,治療選穴主要選取
A.膀胱經背俞穴
B.任脈
C.任督二脈
D.任脈及足陽明胃經
E.任脈、足太陰經及膀胱經背俞穴
參考答案:E
答案解析:小兒遺尿取任脈、足太陰經穴及膀胱的背俞穴、募穴為主。
急癥的針灸治療
治療目赤腫痛外感風熱者,除主穴外,應加用
A.行間、光明
B.太沖、丘墟
C.少商、外關
D.大敦、足臨位
E.俠溪、太沖
參考答案:C
答案解析:治療目赤腫痛外感風熱者,可加用少商和外關。
患者,女,31歲。右側牙痛3天,齦腫,痛劇,伴口臭,口渴,大便3日未行,舌苔黃,脈洪。治療除取頰車、下關、合谷穴外,還應加
A.內庭、二間
B.太溪、行間
C.中渚、養老
D.合谷、內庭
E.太沖、曲池
參考答案:A
答案解析:胃火牙痛,泄熱用內庭和二間。
治療實熱癥咽喉腫痛應選用
A.大椎、身柱(溫灸)、風門、合谷
B.少商、尺澤、合谷、關沖
C.太溪、照海、魚際
D.命門、腎俞、太溪、照海、涌泉
E.十宣、魚際、解溪
參考答案:B
答案解析:治療實熱癥咽喉腫痛應選用少商、尺澤、合谷和關沖。
相關推薦:
2020年中西醫助理醫師考試復習資料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