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有頭疽
(一)發生于肌膚間的急性化膿性疾病。相當于西醫學的癰。
(二)特點:
① 多見于中老年,尤其是消渴病患者。
② 好發于項后、背部等皮膚厚韌處。
③ 初起皮膚上即有粟粒樣膿頭,焮熱紅腫脹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圍擴散,膿頭相繼增多,潰爛后狀如蓮蓬、蜂窩,范圍常超過9——12CM,大者可在30CM以上
臨床表現
部位:多見于項后、背部。
年齡:多見于中老年,多數有糖尿病史。
局部癥狀 七日成形;二候成膿;三候脫腐;四候生肌
① 初期:(一候 ) 局部紅腫結塊,腫塊上有粟粒樣膿頭,作癢作痛,逐漸向周圍和深部擴散,膿頭增多,色紅、灼熱、疼痛。
② 中期:(二至三候)(潰膿期)瘡面腐爛,形似蜂窩,腫勢范圍大小不一,常超過10CM,甚至大逾盈尺;隨后中央部逐漸壞死、溶解、塌陷,象“火山口”,內含有膿液和大量壞死組織。
③ 收口期:(四候 ) 膿腐漸盡,新肉生長,肉色紅活,逐漸收口而愈。少數病歷,亦有腐肉雖脫,但新肉生長遲緩者
全身癥狀
初期即可有發熱惡寒,頭痛,食欲不振等,釀膿期全身癥狀明顯,潰后或切開引流后,如膿液暢泄,全身癥狀也漸減或消失。
有糖尿病者糖尿病癥狀加重。
若兼見神昏譫語、氣息急促、惡心嘔吐、腰痛,發斑等嚴重全身癥狀者為合并內陷或出現糖尿病并發癥
(三)鑒別診斷
1) 發際瘡:生于項后部,病小而位淺,范圍局限,,多小于3cm,或多個簇生在一起,2--3天化膿,潰膿后3--4天即能愈合,無明顯全身癥狀,易膿、易潰、易斂、但易反復發作,纏綿難愈。
2) 脂瘤染毒:患處素有結塊,表面與皮膚粘連,其中心皮膚常可見粗大黑色毛孔,擠之有粉刺樣物溢出,且有臭味。染毒后紅腫較局限,范圍明顯小于有頭疽,約10天左右化膿,膿出夾有粉渣樣物,愈合較為緩慢,全身癥狀較輕。
關注"考試吧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考試吧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