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淫各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
1.六淫,是指風、寒、暑、濕、燥、火(熱)六種外感病邪。
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點:外感性;季節性;地域性;相兼性。
3.六淫各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
風性輕揚開泄,易襲陽位;風性善行而數變;風性主動;風為百病之長。
寒為陰邪,易傷陽氣;寒性凝滯;寒性收引。
暑為陽邪,其性炎熱;暑性升散,易擾心神,易傷津耗氣;暑多夾濕。
濕為陰邪,易傷陽氣;濕性重濁;濕性黏滯,易阻氣機;濕性趨下,易襲陰位。
燥性干澀,易傷津液;燥易傷肺。
火熱為陽邪,其性燔灼趨上;火熱易擾心神;火熱易傷津耗氣;火熱易生風動血;火邪易致瘡癰。
癘氣與七情內傷的致病特點
1.癘氣是一類具有強烈致病性和傳染性病邪的統稱。又稱為“疫毒”、“疫氣”、“異氣”、“戾氣”、“毒氣”、“乖戾之氣”等。癘氣是有別于六淫的一類外感病邪。 癘氣和六淫最主要的區別在于癘氣具有強烈的傳染性。
2.癘氣的致病特點:發病急驟,病情危篤;傳染性強,易于流行;一氣一病,癥狀相似。
3.七情內傷指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種引發和誘發疾病的情志活動。
4.七情內傷的致病特點:
(1)直接傷及內臟:
①損傷相應之臟:過喜傷心;過怒傷肝;過度思慮傷脾;悲憂過度傷肺;過恐傷腎。
②影響心神:心主神志,七情皆從心而發,故七情內傷均可影響心神。
③數情交織,易傷心肝脾。
④易損傷潛病之臟腑。
(2)影響臟腑氣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
(3)多發為情志病。
(4)影響病情變化。
5.飲食不節即飲食失于節制。如過饑過飽,或饑飽無常。
6.飲食不潔指因食用不清潔、不衛生或陳腐變質或有毒的食物而成為致病因素。飲食不潔所致病變以胃腸病為主。
7.飲食偏嗜指過于喜食某種性味的食物或專食某些食物。包括飲食偏寒偏熱,偏嗜五味,或食類偏嗜等。
8.過勞包括勞力過度、勞神過度和房勞過度。
9.過度安逸包括體力過逸和腦力過逸。《素問·宣明五氣》說:“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瘀血和痰飲的致病特點和臨床表現
1.痰飲是人體水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物,一般以較稠濁者稱為痰,清稀者稱為飲。
2.痰飲的形成,多與肺、脾、腎、肝及三焦的功能失常密切相關。
3.痰飲的致病特點:阻滯氣血運行;影響水液代謝;易于蒙蔽心神;致病廣泛,變幻多端。
4.瘀血是指體內因血行滯緩或血液停積而形成的病理產物,血瘀是指血液運行不暢或血液瘀滯不通的病理狀態,屬于病機學概念;瘀血是指具有致病性的病理產物,屬于病因學概念。
5.瘀血的形成:血出致瘀;血行不暢致瘀。
6.瘀血的致病特點:易于阻滯氣機;影響血脈運行;影響新血生成;病位固定,病證繁多。
7.瘀血致病的癥狀特點:
疼痛:多為刺痛,痛處固定不移,拒按,夜間痛甚。
腫塊:瘀血積于皮下或體內可見腫塊,腫塊部位固定。
出血:因瘀血阻滯,損傷血絡,血逸脈外而見出血色紫黯,或夾有瘀血塊。
色紫黯:面色紫黯,口唇、爪甲青紫等;舌質紫黯,或舌有瘀斑、瘀點等。可出現肌膚甲錯,脈澀或脈結代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