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管理匯率風險的套期工具 (最重要的內容,掌握)
包括場外交易(OTC)和證券交易所交易產品。
1.場外交易產品:貨幣遠期合同和貨幣互換
(1)貨幣遠期合同:購買貨幣遠期合同,以在未來按照今天設定的價格交付貨幣。
缺點:成本高(保證金和手續費),匯率反向變動。
●直接遠期合同:到期進行貨幣的實物交付。
●無須交付的遠期合同(按凈現金結算):到期不進行貨幣的實物交付,只結算差額。
【例子:第一種情況】假設今天是5月1日,某公司預計3個月后收到貨款100萬美元,假設現在的匯率為人民幣對美元為6.3:1。該公司預測美元會貶值,為了防止風險,該公司向銀行購買了3個月的遠期貨幣合同,商定的匯率為人民幣對美元為6.2:1。
●直接遠期合同:到期進行貨幣的實物交付。
根據上例,到期時,無論匯率是多少,都按人民幣對美元為6.2:1的匯率來換100萬美元。實際兌換金額為620萬人民幣。
●無須交付的遠期合同(按凈現金結算):到期不進行貨幣的實物交付,只結算差額。
根據上例,如果到8月1日實際匯率為人民幣對美元為6:1,銀行要向該公司支付差額(6.2和6之間的差額),如果到8月1日實際匯率為人民幣對美元為6.5:1,該公司向銀行支付差額(6.2和6.5之間的差額)。
【例子:第二種情況】假設今天是5月1日,某公司預計3個月后支付貨款100萬美元,假設現在的匯率為人民幣對美元為6.3:1。該公司預測美元會升值,為了防止風險,該公司向銀行購買了3個月的遠期貨幣合同,商定的匯率為人民幣對美元為6.5:1。
●直接遠期合同:到期進行貨幣的實物交付。
根據上例,到期時,無論匯率是多少,都按人民幣對美元為6.5:1的匯率來換100萬美元。實際兌換金額為650萬人民幣
●無須交付的遠期合同(按凈現金結算):到期不進行貨幣的實物交付,只結算差額。
根據上例,如果到8月1日實際匯率為人民幣對美元為6.7:1,銀行要向該公司支付差額(6.5和6.7之間的差額),如果到8月1日實際匯率為人民幣對美元為6.4:1,該公司向銀行支付差額(6.4和6.5之間的差額)。
(2)貨幣互換:是指將一種貨幣的本金和利息與另一貨幣的等價本金和利息進行交換。
【例10-3】貨幣互換
公司于2×07 年1月1日有一筆歐元貸款,金額為1億歐元,期限10年,2×17年1月1日到期歸還。利率為固定利率4%,付息日為每年6月1日和12月1日。公司提款后,將歐元兌換為人民幣,用于采購生產設備。產品出口得到的收入是人民幣收入,而沒有歐元收入。因此,公司的歐元貸款存在著匯率風險。具體來看,公司借入的是歐元,而日常經營所用的是人民幣,2×07 年1月1日,公司需要以歐元還款。那么如果到期歐元升值,人民幣貶值(相對于期初匯率),則公司要用更多的人民幣來兌換歐元進行還款。公司為了控制匯率風險,決定與中行做一筆貨幣互換交易。雙方約定,交易于2×07年1月1日生效,2×17年1月同日到期,使用匯率為1歐元=12人民幣。這一貨幣互換,表示為:
1.在提款日(2×07年1月1日)公司與中行互換本金:
公司從貸款行提取貸款本金,同時支付給中國銀行,中國銀行按約定的匯率水平向公司支付相應的人民幣。
2.在付息日(每年6月1日和12月1日)公司與中行互換利息:
中國銀行按歐元利率水平向公司支付歐元利息,公司將歐元利息支付給貸款行,同時按約定的人民幣利率水平向中國銀行支付人民幣利息。
3.在到期日(2×17年1月1日)公司與中行再次互換本金:
中國銀行向公司支付歐元本金,公司將歐元本金歸還給貸款行,同時按約定的匯率水平向中國銀行支付相應的人民幣。
交叉互換:貨幣互換和利率互換的綜合 | ||
交叉貨幣息票互換 |
●購買貨幣互換,并在支付固定利息的同時收取浮動利息。 ●是指不同貨幣的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之間的互換,即交易的一方向另一方支付一系列固定利率的利息款項換取對方支付的一系列浮動利率的利息款項。 ●例子:甲方美元固定利率貸款,乙方日元浮動利率貸款,雙方互換 |
優勢:使企業能夠按其所愿管理其匯率及利率風險 缺點:購買這種工具的企業容易受到貨幣和利率風險的影響 |
交叉貨幣基差互換 | ●購買貨幣互換,并在以一種貨幣支付浮動利息的同時,以另外一種貨幣收取浮動利息。 ●是指不同貨幣基于不同參考利率的浮動利率對浮動利率的互換,即以一種參考利率的浮動利率交換另一種參考利率的浮動利率,交易雙方分別收取和支付兩種不同浮動利率的利息款項。 ●例子:甲方美元浮動利率(LIBOR+2%)貸款,乙方日元浮動利率(SIBOR+1.5%)貸款,雙方互換 |
這種工具假設與標準貨幣互換的貨幣風險相同,但好處是,使得企業能夠獲得現行的利率差別 缺點:企業的主要風險是利率風險而非貨幣風險 |
2.證券交易所交易產品:貨幣期權和貨幣期貨
(1)貨幣期權:指合約購買方在向出售方支付一定期權費后,所獲得的在未來約定日期或一定時間內,按照規定匯率買進或者賣出一定數量外匯資產的選擇權。
【例子:第一種情況】假設今天是5月1日,某公司預計3個月后收到貨款100萬美元,假設現在的匯率為6.3人民幣=1美元。該公司預測美元會貶值,為了防止風險,該公司向銀行購買了3個月的貨幣期權合同,商定的匯率為6.2人民幣=1美元,同時向銀行支付一定的期權費。
●如果到8月1日實際匯率為6人民幣=1美元,則該公司可以行權,即以6.2人民幣=1美元的匯率來換美元。實際兌換金額為620萬人民幣,比不購買期權少損失20萬人民幣(620-600=20)。
●如果實際匯率沒有達到6.2:1,例如是6.25:1,則該公司沒有必要行權,而按照6.25:1向銀行兌換美元即可。實際兌換金額為625萬人民幣。
●不管是否行權,都將損失一筆期權費。
【例子:第二種情況】假設今天是5月1日,某公司預計3個月后支付貨款100萬美元,假設現在的匯率為6.3人民幣=1美元。該公司預測美元會升值,為了防止風險,該公司向銀行購買了3個月的貨幣期權合同,商定的匯率為6.5人民幣=1美元,同時向銀行支付一定的期權費。
●如果到8月1日實際匯率為6.7人民幣=1美元,則該公司可以行權,即以6.5人民幣=1美元的匯率來換美元。實際兌換金額為650萬人民幣,比不購買期權少損失20萬人民幣(670-650=20)。
●如果實際匯率沒有達到6.5:1,例如是6.4:1,則該公司沒有必要行權,而按照6.4:1向銀行兌換美元即可。實際兌換金額為640萬人民幣。
●不管是否行權,都將損失一筆期權費。
(2)貨幣期貨:是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合同,并明確某特定貨幣將要在特定結算日交換的標準數量。
【例子】一家美國公司在3月以優惠利率借入1000萬加拿大元,借期3個月,公司將借入的加元在外匯市場上按即期匯率1加元=0.835美元換成835萬美元使用,收入為美元。公司擔心3個月后加元對美元升值,會使還款的美元成本加大,因此決定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買進加元的期貨合約,3個月后再賣出相同數量的加元期貨合約,以期保值。
日期 | 現匯市場 | 期貨市場 |
3月 | 將借入的1000萬加元換成835萬美元 按即期匯率1加元=0.835美元 |
買進100份6月加元期貨合約 (每份合約10萬加元) 價格:1加元=0.834美元 100份合約共834萬美元 |
6月 | 買進1000萬加元以償還借款 按即期匯率1加元=0.838美元 共用838萬美元 |
賣出100份6月加元期貨合約 價格:1加元=0.8377美元 100份合約共837.7萬美元 |
交易損益 | 由于加元升值公司損失3萬美元 | 獲利3.7(837.7-834)萬美元(不考慮手續費) |
結果 | 以期貨交易的獲利彌補現匯交易的損失,相抵后仍獲利7000美元 |
3.遠期市場與期貨市場的比較
遠期市場 | 期貨市場 |
合同大小與交付日根據個人需要度身確定(即在企業和銀行間確定) | 貨幣期貨合同是標準化的(例如美國期貨市場英鎊期貨每份是62,500英鎊),并由同一家有組織的證券公司擔保 |
不存在獨立的結算行 | 期貨市場上的所有結算都由證券交易所結算所處理,并且每日按市值結算 |
就清算而言,大多數遠期合同在實際交付時結算,并且僅有一些合同是按成本抵消結算 | 大多數期貨合同按抵消結算,僅有極少數是交付結算 |
遠期合同本身不涉及價格問題 | 期貨合同的價格隨時間改變,以反映市場對未來即期匯率的預期 |
遠期合同不能拋售 | 如果企業擁有貨幣期貨合同,并在結算日前決定不再保有該頭寸,那么它可以銷售相同的期貨合同以拋售頭寸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