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侵犯商業秘密行為及其法律規制(記憶)
(一)商業秘密的概念與特征
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商業秘密可分為技術性商業秘密和經營性商業秘密。
1.秘密性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有關信息不構成不為公眾所知悉:(1)該信息為其所屬技術或者經濟領域的人的一般常識或者行業慣例;(2)該信息僅涉及產品的尺寸、結構、材料、部件的簡單組合等內容,進入市場后相關公眾通過觀察產品即可直接獲得;(3)該信息已經在公開出版物或者其他媒體上公開披露;(4)該信息已通過公開的報告會、展覽等方式公開;(5)該信息從其他公開渠道可以獲得;(6)該信息無需付出一定的代價而容易獲得。
2.商業性
3.保密性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在正常情況下足以防止涉密信息泄露的,應當認定權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1)限定涉密信息的知悉范圍,只對必須知悉的相關人員告知其內容;(2)對于涉密信息載體采取加鎖等防范措施;(3)在涉密信息的載體上標有保密標志;(4)對于涉密信息采用密碼或者代碼等;(5)簽訂保密協議;(6)對于涉密的機器、廠房、車間等場所限制來訪者或者提出保密要求;(7)確保信息秘密的其他合理措施。
(二)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概念及表現形式
1.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盜竊、利誘、脅迫或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3.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
4.第三人明知或者應知上述所列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視為侵犯商業秘密。
通過自行開發研制或者反向工程等方式獲得的商業秘密,不認定為上述第1、2項侵犯商業秘密行為。
(三)法律責任
侵犯商業秘密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根據情節處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例題·單選題】甲科技公司最新研制的特效減肥儀上市,該公司對相關技術資料采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某技術人員田某從市場購得一臺該公司生產的減肥儀,通過拆解掌握了該產品的技術原理,并自行組織生產相同的產品,下列關于田某的此項行為說法正確的是( )。
A.田某取得和使用該商業秘密的行為是合法的
B.田某的行為屬于以盜竊的方式侵犯甲公司的商業秘密
C.田某可以通過這種方法獲取商業秘密,但不得使用該商業秘密組織生產
D.田某的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認定。通過自行開發研制或“反向工程”等方式獲得的商業秘密,不認定為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本題中,田某通過自行拆解掌握了該技術秘密,不認定為侵犯商業秘密情形中的第一條規定,田某組織生產使用該技術秘密的行為,不認定為侵犯商業秘密情形的第二條規定,因此田某的行為是合法的。
六、不正當有獎銷售行為及其法律規制(記憶)
(一)有獎銷售行為的概念及分類
有獎銷售是指經營者為了競爭的目的,在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時,附帶性地向購買者提供物品、金錢或者其他經濟上的利益的行為。
(二)不正當有獎銷售行為及其危害
禁止經營者從事以下不正當有獎銷售行為:(1)用謊稱有獎或者故意讓內定人員中獎的欺騙方式進行有獎銷售;(2)利用有獎銷售的手段推銷質次價高的商品;(3)抽獎式的有獎銷售,最高獎的金額超過5000 元 。
(三)法律責任
監督檢查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七、詆毀商譽行為及其法律規制(記憶)
(一)概念及特征
詆毀商譽行為是指經營者捏造、散布虛假事實,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的行為。
1.行為人有詆毀競爭對手的故意
2.詆毀行為的客體是競爭者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
3.行為人采取了捏造、散布虛假事實的手段
(二)法律責任
【例題·多選題】下列各項中,可構成《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對象的有( )
A.只限家庭內部直系男性親屬知悉的某祖傳中醫驗方
B.公司作為商業秘密保護的某產品結構,但相關公眾很容易通過觀察該公司在市場上銷售的產品而直接獲得
C.某著名連鎖經營快餐店的店堂裝飾、營業用具樣式、營業人員服飾等構成的具有獨特風格的整體營業形象
D.某著名二人轉演員的藝名
『正確答案』ACD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對象。選項A屬于商業秘密,具有秘密性、商業性和保密性的特征,受《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選項B不具備秘密性,不是商業秘密,不受《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選項C屬于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營業場所的裝飾、營業用具的式樣、營業人員的服飾等),受《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具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自然人的筆名、藝名等,可以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姓名”,受其保護。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