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審計抽樣
1.命題分析
2.本章要求
3.內容講解
本章近年命題特點分析:
本章屬于比較重要的章節,核心內容是審計抽樣的原理及其運用。從題型看,既可以考查客觀題,也考查簡答題,甚至在綜合題中涉及抽樣的內容,近年均以簡答題的形式考查。考生對教材中的例題一定要予以關注。
考生應把握以下內容:
1.理解審計抽樣的基本概念;
2.掌握審計抽樣的基本原理;
3.掌握審計抽樣在控制測試中的運用;
4.掌握審計抽樣在實質性細節測試中的運用。
第一節 審計抽樣的基本概念
一、審計抽樣的定義
審計抽樣是指注冊會計師對具有審計相關性的總體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項目實施審計程序,使所有抽樣單元都有被選取的機會,為注冊會計師針對整個總體得出結論提供合理基礎。
注意:
有些審計程序可以使用審計抽樣,有些審計程序則不宜使用審計抽樣。風險評估程序通常不涉及審計抽樣;詢問、觀察和分析程序通常不宜抽樣。
二、抽樣風險和非抽樣風險
(一)抽樣風險
抽樣風險是指注冊會計師根據樣本得出的結論,可能不同于如果對整個總體實施與樣本相同的審計程序得出的結論的風險。
抽樣風險分為下列兩種類型:
注意:
第一,只要抽樣,抽樣風險就存在。
第二,抽樣風險與樣本規模成反方向變動:樣本規模越小,抽樣風險越大;樣本規模越大,抽樣風險越小。無論是控制測試還是細節測試,注冊會計師都可以通過擴大樣本規模降低抽樣風險。如果對總體中的所有項目都實施檢查,就不存在抽樣風險,此時審計風險完全由非抽樣風險產生。
(二)非抽樣風險
非抽樣風險是指由于任何與抽樣風險無關的原因而得出錯誤結論的風險。
在審計過程中,可能導致非抽樣風險的原因包括下列情況:
1.注冊會計師選擇的總體不適合于測試目標。
2.注冊會計師未能適當地定義誤差(包括控制偏差或錯報),導致注冊會計師未能發現樣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錯報。
3.注冊會計師選擇了不適于實現特定目標的審計程序。例如,注冊會計師依賴應收賬款函證來揭露未入賬的應收賬款。
4.注冊會計師未能適當地評價審計發現的情況。例如,注冊會計師錯誤解讀審計證據可能導致沒有發現誤差。注冊會計師對所發現誤差的重要性的判斷有誤,從而忽略了性質十分重要的誤差,也可能導致得出不恰當的結論。
5.其他原因。
注意:
非抽樣風險是由人為錯誤造成的,雖不能量化,但可以通過仔細設計其審計程序來降低、消除或防范。
三、統計抽樣和非統計抽樣
統計抽樣應同時具備:隨機選取樣本項目;運用概率論評價樣本結果。注冊會計師可以使用統計抽樣方法,也可以使用非統計抽樣方法。
注意:
第一,注冊會計師在統計抽樣與非統計抽樣方法之間進行選擇時主要考慮成本效益。
第二,統計抽樣的優點在于能夠客觀地計量抽樣風險,并通過調整樣本規模精確地控制風險。
第三,無論是統計抽樣還是非統計抽樣,都離不開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判斷。
第四,對選取的樣本項目實施的審計程序通常也與使用的抽樣方法無關。
四、統計抽樣的方法
(一)屬性抽樣——適用于控制測試
通常用于測試某一設定控制的偏差率,以支持注冊會計師評估的控制有效性。
(二)變量抽樣——適用于細節測試
主要用來對總體得出結論,以確定記錄金額是否合理。
【例題·多選題】下列有關審計抽樣的提法中,恰當的有( )。
A.只要進行抽樣,就會存在抽樣風險
B.注冊會計師在統計抽樣與非統計抽樣方法之間進行選擇時主要考慮成本效益
C.非抽樣風險是由人為錯誤造成的,在審計中可以將其量化并加以控制
D.審計抽樣可以運用于審計的所有程序
『正確答案』AB
『答案解析』非抽樣風險是由人為錯誤造成的,不能量化,但可以通過仔細設計其審計程序來降低、消除或防范。有些審計程序不適宜抽樣,如詢問、觀察、分析程序。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