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審計測試流程
(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
1.風險評估的規定程序
三種程序中,最具專業性的程序是“分析程序”,教材第7.4節進行了專門論述,并在第13~16章結合具體業務深入介紹。它最能體現注冊會計師的綜合素質,也是審計考試的熱點。
該程序根據被審計單位內、外部情況的比較、結合內在的經濟規律、運用職業經驗,由宏觀到微觀地對被審計單位的行業背景、重大事項、重點賬戶等財務資料進行分析,找出資料中的“不和諧”因素,據以評估重大錯報風險。
在評估重大錯報風險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實施下列審計程序。
(1)在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包括與風險相關的控制)的整個過程中,結合對財務報表中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的考慮,識別風險。
例如,被審計單位因相關環境法規的實施需要更新設備,可能面臨原有設備閑置或貶值的風險;宏觀經濟的低迷可能預示應收賬款的回收存在問題;競爭者開發的新產品上市,可能導致被審計単位的主要產品在短期內過時,預示將出現存貨跌價和長期資產(如固定資產等)的減值。
(2)結合對擬測試的相關控制的考慮,將識別出的風險與認定層次可能發生錯報的領域相聯系。
例如,銷售困難使產品的市場價格下降,可能導致年末存貨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而需要計提存貨跌價準備,這顯示存貨的計價認定可能發生錯報。
(3)評估識別出的風險,并評價其是否更廣泛地與財務報表整體相關,進而潛在地影響多項認定。
(4)考慮發生錯報的可能性(包括發生多項錯報的可能性、以及潛在錯報的重大程度是否足以導致重大錯報。
2.重大錯報風險的層次
重大錯報風險分有“報表層”(宏觀。如控制環境薄弱,對控制的監督失效等。與多項認定相關)與“認定層”(局部性影響:與某類交易、事項、某和賬戶余額、列報于披露相關。第5章,如收入、應收賬款)之分,還有“特別風險”(管理層舞弊、管理層凌駕于內部控制或賬戶記錄)等相關概念。
【2010年·綜合題部分】[分析程序的具體運用]
甲公司是ABC會計師事務所的常年審計客戶,主要從事醫療器械設備的生產和銷售。A類產品為大中型醫療器械設備,主要銷往醫院;B類產品為小型醫療器械設備,主要通過經銷商銷往藥店。X注冊會計師負責審計甲公司2010年度財務報表。
資料一:
X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所了解的甲公情況及其環境,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2010年初,甲公司在5個城市增設了銷售服務處,使銷售服務處的數量增加到11個,銷售服務人員數量比上年末增加50%。[ch15,銷售費用]
(2)對于A類產品,甲公司負責將設備運送到醫院并安裝調試。醫院驗收合格后簽署設備驗收單,甲公司根據設備驗收單確認銷售收入。甲公司自2010年起向醫院提供l個月的免費試用期,醫院在試用期結束后簽署設備驗收單。[ch15,收入確認]
(3)由于市場上B類產品競爭激烈,甲公司在2010年初將B類產品的價格平均下調10%。[ch15,售價下調]
(4)甲公司從2009年起推出針對經銷商的返利計劃,根據經銷商已付款的采購額的3%到6%的比例,在年度終了后12個月內向經銷商支付返利。甲公司未與經銷商就返利計劃簽訂書面協議,而由銷售人員口頭傳達。[ch15,銷售返利,其他應付款]
(5)2010年12月,一名已離職員工向甲公司董事會舉報,稱銷售總監有虛報銷售費用的行為。甲公司己對此事展開調查,目前尚無結論。[ch15,銷售費用]
(6)甲公司的生產設備使用的備件的購買和領用不頻繁,但各類備件的種類繁多。為減輕年末存貨盤點的工作量,甲公司管理層決定于2010年11月30日對備件進行盤點,其余存貨在2010年12月31目進行盤點。[ch17,存貨盤點計劃]
資料二:
X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所獲取的甲公司的財務數據,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金額單位:萬元)
未審數 | 已審數 | |||
項目 | 2010年 | 2009年 | ||
A類產品 | B類產品 | A類產品 | B類產品 | |
主營業務收入 | 6 800 | 6 300 | 4 500 | 6 000 |
減:銷售返利 | O | 300 | 0 | 280 |
營業收入 | 6 800 | 6 000 | 4 500 | 5 720 |
營業成本 | 3 500 | 4 300 | 2 700 | 3 700 |
銷售費用 | ||||
——員工薪酬 | 1 300 | 800 | ||
——辦公室租金 | 390 | 350 | ||
利潤總額 | 2 000 | 1 200 | ||
應收賬款 | 4 900 | 3 500 | ||
壞賬準備 | (100) | (80) | ||
存貨 | ||||
——發出商品 | 410 | 400 | ||
——備件 | 290 | 330 | ||
其他應付款 | ||||
——返利 | 420 | 280 | ||
——租金 | 120 | 90 |
要求:
(1)針對資料一(1)至(6)項,結合資料二,假定不考慮其他條件,逐項指出資料一所列事項是否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錯報風險。如果認為存在重大錯報風險,簡要說明理由。
【答案】
(1)
事項序號 | 是否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錯報風險(是/否) | 理由 |
(1) | 是 | 2010年甲公司增設了5個銷售服務處,使銷售服務處的數量增加到11個,增加了83.3%,但資料二列示的銷售服務處辦公室租金僅僅增加了11.4%,可能存在少計銷售服務處辦公室租金的錯報。 |
(2) | 是 | 因對A產品提供l個月免費試用期,故12月份發出商品后不能確認收入,導致營業收入下降,但資料二中列示的A產品銷售收入反而比上年大幅增加了51%,可能存在高估營業收入的錯報。 由于A產品的毛利率由上年的40%上升為2010年48.5%,可能存在低估營業成本的錯報。 |
(3) | 否 | [2009年的毛利率為35.1%,降價10%后2010年毛利率的期望值為27.9%,而2010年毛利率的實際值為28.3%,兩者基本一致] |
(4) | 是 | 僅通過口頭方式向客戶傳達定返利政策,存在舞弊的機會;根據資料二,2010年度B產品返利300萬元,占收回的銷售款4900萬元(3500+6300-4900)的6.12%,超過了3%~6%的范圍;2010年度支付的“返利”金額為160萬元(280+300-420),遠低于2009年末余額(280萬元)。表明可能存在高估其他應付款的錯報。 |
(5) | 是 | 職員舉報銷售總監有虛報銷售費用的行為,甲公司展開調查后尚無結論。可能存在虛列銷售費用的錯誤或舞弊。 |
(6) | 是 | 備件種類繁多,占存貨的比例高達41%,僅在2010年11月30日盤點而不對12月份備件的增減變動進行控制,不僅表明存貨盤點制度存在缺陷,而且無法保證年末存貨的真實、完整。 |
(三)應對重大錯報風險
1.針對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總體應對措施
(1)向項目組強調保持職業懷疑的必要性;
(2)指派更有經驗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審計人員,或利用專家的工作;
(3)提供更多的指導;
(4)在選擇擬實施的進一步審計程序時融入更多的不可預見的因素;
(5)對擬實施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或范圍作出總體修改。
2.針對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的進一步審計程序
進一步程序分為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序兩大類。在歷年試題中所考的大部分程序都是13-15章中的實質性程序。就第12章來說,主要是考核選擇題,且以控制測試居多。
“進一步”審計程序,是相對于風險評估程序來說的。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