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考情分析 |
第 2 頁:重點、難點講解及典型例題 |
三、持續經營假設
(一)管理層的責任和注冊會計師的責任
持續經營假設是編制財務報表的基本原則,因此對持續經營能力作出評估是被審計單位管理層的責任。
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是就管理層在編制和列報財務報表時運用持續經營假設的適當性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并就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得出結論。即使編制財務報表時采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沒有明確要求管理層對持續經營能力作出專門評估,注冊會計師的這種責任仍然存在。
(二)風險評估程序和相關活動
在計劃審計工作和實施風險評估程序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是否存在可能導致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財務、經營和其他方面)及相關的經營風險,評價管理層對持續經營能力作出的評估。并考慮已識別的事項或情況對重大錯報風險評估的影響。
【鏈接】考生應注意《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問題解答第l3號一持續經營(征求意見稿)》中提到的可能導致對被審計單位的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
(三)評價管理層對持續經營能力作出的評估
如果管理層沒有對持續經營能力作出初步評估,注冊會計師應當與管理層討論運用持續經營假設的理由,詢問是否存在導致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并提請管理層對持續經營能力作出評估。如果評估期間少于財務報表日起的12個月,注冊會計師應當提請管理層將評估期問延伸至l2個月。
(四)審計結論與報告(見下表)
【例題·多選題】在確定被審計單位管理層評估持續經營能力的適當性時,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有()。
A.管理層評估持續經營能力的期間不得少于自資產負債表日起的12個月
B.如果被審計單位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和外部資金支持,管理層無須針對持續經營能力做出評估
C.如果注冊會計師識另q出存在超出評估期間但可能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疑慮的事項,注冊會計師必須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
D.管理層對持續經營能力做出評估時考慮的信息,應當包括注冊會計師實施審計程序獲取的信息
【答案】AD
【解析】選項B不正確,如果被審計單位具有良好的盈利記錄并很容易獲得外部資金支持,管理層可能無須詳細分析就能對持續經營能力做出評估,管理層對持續經營能力做出評估是必須的;選項C不正確,只有當存在充分證據表明超出評估期間的有關事項或情況對被審計單位的持續經營能力具有重大影響時,注冊會計師才有必要采取進一步措施。在實務中,注冊會計師可以提請管理層對超出評估期間的有關事項或情況的潛在重大影響做出說明。在考慮管理層的評估過程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管理層做出的評估是否已考慮所有相關信息,其中包括注冊會計師實施審計程序獲取的信息。
持續經營假設是指被審計單位在編制財務報表時,假定其經營活動在可預見的將來會繼續下去,此處的可預見的將來通常是指()。
A、審計報告日后12個月
B、財務報表日后12個月
C、財務報表報出日后12個月
D、財務報表日至財務報表報出日
【正確答案】B
下列屬于被審計單位在經營方面存在可能導致對持續經營假設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的有()。
A、主導產品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
B、失去主要市場、特許權或主要供應商
C、人力資源或重要原材料短缺
D、累計經營性虧損數額巨大
【正確答案】ABC
【答案解析】選項D屬于被審計單位在財務方面存在可能導致對持續經營假設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
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大保公司時,發現該公司具有良好的盈利記錄并很容易獲得外部資金支持,但管理層沒有對持續經營能力做出初步評估。注冊會計師應當()。
A、與管理層討論運用持續經營假設的理由,詢問是否存在導致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
B、實施詳細的審計程序,對大保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做出評估
C、提請管理層對持續經營能力做出評估
D、考慮出具保留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正確答案】AC
【答案解析】對持續經營能力做出初步評估是公司管理層的責任。
A和B注冊會計師對Y公司2012年度的財務報表進行了審計,發現由于Y公司或有事項、承諾事項及重大事項涉及金額巨大,且Y公司連續五個會計年度均發生巨額虧損,導致Y公司本年末的凈資產為負數,主要財務指標顯示其財務狀況嚴重惡化,存在巨額逾期債務無法償還。截至審計報告日,Y公司尚未采取包括資產重組在內的任何改善措施。這些跡象表明,該公司已不具備持續經營能力,卻仍按照持續經營的假設條件編制財務報表。A和B注冊會計師應出具()。
A、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并在意見段之后增加強調事項段
B、保留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并在意見段之前的說明段中描述導致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主要事項或情況
C、按照特殊目的業務審計報告的規定辦理
D、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根據準則的規定,如果被審計單位不能持續經營,但財務報表仍然按照持續經營假設編制,注冊會計師應當出具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被審計單位在經營方面存在的可能導致對持續經營假設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主要包括()。
A、財務經理甲離職,已經重新聘請一位財務經理乙上任
B、出現用工困難
C、失去主要市場、特許經營權或主要供應商
D、遭遇自然災害
【正確答案】BC
【答案解析】選項A不會導致對持續經營假設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因為已經有人替代該職位,如果關鍵管理人員離職且無人替代的情況下則會選;選項D屬于財務、經營方面以外的其他方面可能導致對持續經營假設產生重大疑慮的情況。
下列關于注冊會計師評價管理層對持續經營能力做出的評估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注冊會計師的評價期間應當與管理層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或法律法規的規定作出評估的涵蓋期間相同
B、如果管理層評估持續經營能力涵蓋的期間短于自財務報表日起的十二個月,注冊會計師應當提請管理層將其至少延長至財務報表日起的十二個月
C、在編制財務報表時需要評估持續經營能力,這是注冊會計師的責任
D、在評價管理層作出的評估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管理層作出評估的過程、依據的假設以及應對計劃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管理層的責任之一是需要在編制財務報表時需要評估持續經營能力;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是就管理層在編制和列報財務報表時運用持續經營假設的適當性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并就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得出結論。
注冊會計師沒有責任設計其他審計程序,以測試是否存在超出評估期間的、可能導致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以及相關經營風險,但除了實施下列程序外的是( )。
A、分析程序
B、檢查
C、重新執行
D、詢問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考慮持續經營假設。在這種情況下,注冊會計師除實施詢問程序外,沒有責任設計其他審計程序進行測試。
管理層對持續經營能力進行評估時,所涵蓋的期間應該是( )。
A、自當年財務報表報出日起12個月
B、自管理層簽署財務報表的第二天起12個月
C、自財務報表日起12個月
D、自當年財務報表日起一個生產經營周期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考慮持續經營假設。根據審計準則,管理層對于持續經營能力進行評估應涵蓋的合理期間是自財務報表日起12個月。
在對被審計單位的持續經營能力進行審計時,注冊會計師可以考慮出具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的情況有()。
A、注冊會計師認為被審計單位在編制財務報表時運用持續經營假設是適當的,但可能導致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存在重大不確定性,被審計單位已充分披露
B、如果同時存在多項重大不確定性事項,使注冊會計師難以判斷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是否適合采用持續經營假設
C、被審計單位將不能持續經營,但財務報表仍按照持續經營假設編制
D、被審計單位將不能持續經營,于是以其他基礎編制財務報表,注冊會計師認為管理層選用的其他基礎是適當的,且財務報表已做出充分披露
【正確答案】AD
【答案解析】如果同時存在多項重大不確定性,使注冊會計師難以判斷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是否適合采用持續經營假設,注冊會計師應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報告,故選項B不對。被審計單位將不能持續經營,但財務報表仍按照持續經營假設編制,注冊會計師應出具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故選項C不對。
下列有關持續經營假設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A、持續經營假設是會計確認和計量的四項基本假定之一
B、持續經營假設是指被審計單位在編制財務報表時,假設其經營活動在可預見的未來會繼續下去,不擬也不必終止經營或破產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經營過程中變現資產、清償債務
C、在持續經營假設不再成立的情況下,對于固定資產應當以清算價格計價
D、通用目的財務報表都是在持續經營假設基礎上編制的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通用目的財務報表是在持續經營假設基礎上編制的,除非管理層計劃將被審計單位予以清算或者終止經營,或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現實可行的選擇。
注冊會計師如果認為被審計單位在可預見的將來無法持續經營,繼續運用持續經營假設編制財務報表不合理,但被審計單位對此作了充分披露,注冊會計師應當出具的審計報告類型為( )。
A、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
B、保留意見
C、否定意見
D、保留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考慮持續經營假設。如果財務報表按照持續經營基礎編制,而注冊會計師運用職業判斷認為管理層在編制財務報表時運用持續經營假設是不適當的,則無論財務報表對管理層運用持續經營假設的不適當性是否作出披露,注冊會計師均應發表否定意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