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所得稅:
當然就是對企業征稅,但不是對所有企業都征稅,比如個人獨資企業與合伙企業就征收個人所得稅。企業分為居民納稅義務人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 這個區分其實不太重要,重要的倒是稅率的適用問題,25%和實際10%的區分和居民非居民的區分略有差別。
企業所得稅一章從歷年考題來看,哪些收入要確認、費用扣除限制和彌補虧損是主觀題考點,其余多為客觀題考點,由于主觀題分值很高,所以其實客觀題就沒有太多分值了,也就是說企業所得稅的學習主要精力要放在哪些收入要確認、扣除限制和彌補虧損上。扣除什么?就是成本費用稅金損失。費用就是指“三費”: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需要記住的主要是財務費用,因為銷售費用容易區分,而管理費用中主要注意的是四種稅金即“房車地印”;關于損失,也要說明一下:企業所得稅稅前可以扣除的損失是凈損失,該損失如果后來又收回,還應計入收入(否則的話,企業不是可以借此操縱報表了嗎)。
各項扣除的限額一定要爛熟于心,不僅是數字本身,更重要的是對應項目的計算基礎,比如業務招待費,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收入的千分之五,那么這個“銷售收入”就比千分之五還重要,考試是主觀題你要去找銷售收入是多少。此處不一一列舉了,這些內容是必須要掌握的,自己總結為好。企業所得稅另一個一定會出的就是補虧。“逐年彌補,但最長不超過5年”這一規定要通過具體例題來理解更好,并注意企業開始生產經營年度為開始計算企業損益的年度。
總之,企業所得稅當然是稅法的重點,但考試時實際出題時卻非常有側重,大家在復習時可以注意一下。
二、個人所得稅:
顧名思義,當然是對“人”征稅。什么人?也是區分居民納稅義務人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劃分標準就是根據其在中國境內是否有住所以及居住是否滿一年。本章難點當然是在于工資薪金所得的一些特殊計算上,其余的內容基本都是獨立的知識點,彼此間關聯較小,秉承稅法考試考特殊項目的套路,重點記憶以下內容即可:
1. 勞務報酬所得,同一事項連續取得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財產租賃所得,一個月內取得的所得為一次;
2. 稿酬所得則規定更為詳盡(注意要減征30%噢):
同一作品再版所得,視為另一次稿酬所得征稅;
同一作品先在報刊上連載,后出版,視為兩次稿酬所得征稅;
同一作品連載取得收入以連載完畢后所有收入合并為一次納稅;
預付與分次支付,要合并為一次納稅;
添加印數而追加稿酬,要與以前取得收入合并為一次納稅。
總之,性質上變為另一次的(如再版、連載轉出版、出版轉連載)都要分為兩次納稅,實質為一次的(如追加印數但版次未變、預付或分次支付稿酬)視為一次納稅;
3.公益救濟性捐贈要注意捐助對象以及準許扣除比例,還要注意通過誰捐贈,這些條件缺一不可,必須注意措辭,客觀題常以此為考點;
4.工資薪金所得扣除標準自2011年9月1日后改為3500,但涉及的境外人士多扣除的由2800變為1300,即保持境外人士生計費扣除仍未4800元;其它涉及到超額累進的也都是每月3500,統一標準。除此之外的,統一扣除為20%但不低于800元;
5.勞務報酬單次畸高的收入有加成征收。
6.對經營成果擁有所有權的承包,自己是老板,所以按照五級超額累進稅率征收(從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不用有所有權或者純粹打工,就是工資薪金的七級超額累進稅率。
7.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無扣除;此部分沒什么可說的,常考的是股息紅利所得的實物形式,比如企業為股東個人購買汽車等。
8.作者將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復印件拍賣,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征稅;個人拍賣除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復印件以外的其他財產,按財產轉讓所得征稅。
9.個人出租住房(非商業用房)減按10%,鏈接:營業稅是3%減半征收,房產稅是4%征收。
10. 稅收優惠部分一些內容要注意在主觀題中出現,當然,這些規定很細碎,主要還是考查客觀題的。稅法中凡是涉及到稅收優惠的,都要注意措辭要嚴謹,否則會出錯。
重點提示:
工資薪金所得的一些特殊計算:(不展開論述)大體思路就是,屬于補償安置性質的,免稅;屬于增加收入的,納入工資薪金納稅,但注意個人提前退休取得的補貼要考慮按月分攤(月份數是從提前退休到法定退休之間的月份數),其余的基本是按照規定并入當月收入即可。注意是否需要與工資薪金合并(如企業年金企業繳費部分不需要合并并且不得扣除)。
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的個稅處理辦法就是把它當成個稅和企業所得稅的一個交叉,扣除是3500,工會經費以及業務招待費等則按照企業所得稅比例扣除。
三、征管法、稅務行政法制、稅務代理與籌劃
1.變更稅務登記先工商后稅務;注銷時先稅務后工商。
2.滯納金從滯納稅款之日起計算,日加萬分之五。稅務行政處罰主體是縣級以上稅務局
3.注意,對稅務機關做出的“征稅行為”不服的,必須先申請行政復議,再申請行政訴訟,也就是說行政復議是前置程序。征稅行為包括的范圍要了解一下,此考點很常見。
4.稅務籌劃的方法要了解一下,和前面實體法結合看,輕一上有相關題。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