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習題 |
第 2 頁:答案 |
一、單項選擇題
1.
【答案】C
【解析】虛假宣傳行為有如下特征:(1)主體是經營者;(2)宣傳的內容與客觀事實不符;(3)足以引人誤解。
2.
【答案】C
【解析】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有關信息不構成不為公眾所知悉:(1)該信息為其所屬技術或者經濟領域的人的一般常識或者行業慣例;(2)該信息僅涉及產品的尺寸、結構、材料、部件的簡單組合等內容,進入市場后相關公眾通過觀察產品即可直接獲得;(3)該信息已經在公開出版物或者其他媒體上公開披露;(4)該信息已通過公開的報告會、展覽等方式公開;(5)該信息從其他公開渠道可以獲得;(6)該信息無需付出一定的代價而容易獲得(選項C)。
3.
【答案】B
【解析】選項B:如果經營者散布的對競爭對手不利的事實客觀存在,則不構成詆毀商譽行為。
4.
【答案】C
【解析】經營者市場支配地位的推定標準:(1)一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達“1/2”的,即可推定為具有市場支配地位;(2)對于多個經營者可能共同擁有市場支配地位的情況,兩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合計達到“2/3”的,或者三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合計達到“3/4”的,這些經營者被推定為共同占有市場支配地位。同時,對于多個經營者被推定為共同占有市場支配地位時,其中有的經營者市場份額不足“10%”的,不應當推定該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
5.
【答案】C
【解析】我國《反壟斷法》規定,經營者集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向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申報:(1)參與集中的一個經營者擁有其他每個經營者50% 以上有表決權的股份或者資產的;(2)參與集中的每個經營者50% 以上有表決權的股份或者資產被同一個未參與集中的經營者擁有的。
二、多項選擇題
1.
【答案】AD
【解析】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特征有:(1)主體的特定性(選項A);(2)行為的反道德性(選項B);(3)后果的危害性(選項C)。
2.
【答案】AC
【解析】選項AC:屬于法律禁止的縱向壟斷協議。
3.
【答案】BCD
【解析】反壟斷法禁止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有:(1)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價購買商品(選項A);(2)沒有正當理由,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選項B);(3)沒有正當理由,拒絕與交易相對人進行交易(選項C);(4)沒有正當理由,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或者只能與其指定的經營者進行交易;(5)沒有正當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時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條件(選項D);(6)沒有正當理由,對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行差別待遇;(7)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認定的其他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
4.
【答案】AC
【解析】經營者集中達到下列標準之一的,經營者應當事先向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申報,未申報的不得實施集中:(1)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全球范圍內的營業額合計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并且其中至少兩個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均超過4億元人民幣(選項AB);(2)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合計超過20億元人民幣,并且其中至少兩個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均超過4億元人民幣(選項CD)。
5.
【答案】ABCD
【解析】反壟斷法禁止的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為的有:(1)強制交易(選項A);(2)地區封鎖(選項C);(3)排斥或限制外地經營者參加本地招標投標;(4)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經營者在本地投資或者設立分支機構或者妨礙外地經營者在本地的正常經營活動;(5)強制經營者從事壟斷行為(選項D);(6)抽象行政性壟斷行為(選項B)。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