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上崗:已覆蓋七成以上黨政機關
統計顯示,2010年以來,北京市級機關和16個區縣通過競爭上崗晉升職務的人員分別達到了總晉升人員的72%和82%。目前,東城、豐臺、昌平、通州、平谷等5個區的科級領導干部競爭上崗率已達到100%。全市累計8萬余人次參與了市級機關處級職務和區縣機關科級職務的競爭上崗,占機關干部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3.8萬余人次通過競爭上崗晉升了職務。
北京市采取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的方式在全市范圍內推行競爭上崗選拔領導干部,2010年更是明確要“把競爭上崗作為機關干部選拔的主要方式”。
對于競爭上崗,市商務委人事處李恒青處長深有感觸:“激發了我們干部的進取精神,破除了論資排輩,真正實現了讓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讓干部們都明白工作靠努力、進步看業績這個道理。”
為了使競爭上崗實現公開、公平、公正、擇優,北京市絕大多數單位都委托專業人才測評機構命制筆試、面試試題,除了測試基本理論、知識,更注重運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在民主測評環節,用人單位引入了分項量化測評辦法,根據德、能、勤、績、廉,細化為政治態度、思想品質、政策水平、領導能力、工作作風、履職績效、遵紀守法、廉潔自律等諸多測試項目。
在考察環節,把政德、政才、政績和政聲評價統一起來,引入履歷和業績評價機制,重點考察工作實績。如市公安局在2011年競爭上崗工作中采取了履歷評價方式,把競爭者的立功受獎、專業人才等級等情況設定為重要評價要素,分別賦予一定分值并計入總成績,使德才表現不佳的干部認清差距。
干部競爭上崗不再“閉門造車”。北京市還嘗試將競爭上崗同跨部門、跨區域選拔干部相結合。2010年市紀委開展了6名副局級室主任職位的競爭上崗,共有機關、派駐、區縣、巡視及系統外的52人報名參加,有效整合了人才資源。朝陽區等9個區縣開展了跨單位、跨部門、跨區域競爭上崗的工作機制,打破部門、區域界限,優中選優。
對于參加競爭上崗進入組織考察但未被立即任用的優秀人才,視情況分類列入后備人才儲備,按照近期、中期、遠期分層次、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培養。
“通過公開遴選、掛職鍛煉、競爭上崗三管齊下,北京市進一步優化了公務員隊伍結構,初步形成了市、區縣間干部資源‘上下經常性流動’的良性循環,逐步樹立了重視基層的導向。”北京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科學合理的制度設計是構建來自基層一線黨政干部培養鏈的基礎。我們將加緊研究改進措施,制定遴選工作辦法,完善相關工作機制,從制度層面上統籌公開遴選公務員與年輕干部到基層掛職、競爭上崗等工作,推進市、區縣、基層一線之間的干部規范有序流動,建立一支結構優化、高素質的首都公務員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