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干部到基層去,優秀干部從基層來。”審視3年來北京市的干部流動,我們不難發現,北京市正逐步建立起來自基層的公務員培養選拔機制。
據記者了解,北京市連續3年從基層一線公開遴選市級機關公務員,總人數達278名,與此同時,1233名市級機關公務員下派基層鍛煉,3.8萬余人次通過競爭走上領導崗位。
公開遴選、基層鍛煉與競爭上崗相結合,不僅打通了北京市市區縣干部流動的“上下通道”,優化了黨政領導機關公務員隊伍結構,而且建立了年輕干部從基層選拔、在基層培養的機制,激發了公務員隊伍干事創業的激情和活力。
公開遴選:278名基層干部“直升”市級機關
“在公務員隊伍中,最了解群眾所需所想的,往往是基層公務員。而他們在一線工作中積累的寶貴經驗,正是市級機關需要的。”北京市公務員主管部門有關負責人說。
北京市先后于2010年5月、2011年3月、2012年5月開展了三次公開遴選公務員工作,從基層擇優選用人才,優化公務員隊伍結構。遴選對象范圍為區縣機關、鄉鎮(街道)機關及其派出機關、垂直管理單位區縣及以下機關,具有基層工作經歷的正科級以下公務員。
3次公開遴選中,共有74家市級機關提供了274個職位,最終入選278人,平均年齡34.6歲。其中,科員占66.2%,副科級職務占26.6%,正科級職務占7.2%。
如何提高選人“精準度”,使優秀基層公務員“上得來”,遴選部門“選得準”,到崗工作后“用得上”,是公開遴選公務員保質保量的關鍵。
為真正實現“人崗相適、職位匹配”,北京市在統一規范的基礎上,賦予遴選單位“四個自行”自主權遴選單位自行擬定實施方案,體現個性化需求;自行安排實施步驟,為統籌安排遴選和其他工作提供方便;自行決定測評內容,倡導干什么考什么,實施差異化命題;自行決定選用人選,在選拔任用權限內不受干預。
遴選的全過程“透明”,程序公開,網上公示,考場錄音錄像,群眾參與打分,紀檢全程監督。同時,及時公示考試成績、面試名單、遴選結果等信息,確保遴選工作公開、公平、公正。
“絕大部分遴選上來的人員素質好、業務精、能力強、進入角色快,大大超出了預期。”遴選單位普遍如此反映。714份問卷調查顯示,97.22%的單位認為遴選上的干部是比較優秀的;對符合遴選條件的公務員進行的調查顯示,94.87%的人認為遴選上的是本單位比較優秀的人才。
調查同時顯示,大部分遴選人員已經成為骨干,有的調整到重要或關鍵崗位,有的已經晉升了上一級職務,有的在年度考核中被評為優秀或嘉獎以上獎勵。
“公開遴選公務員工作已經成為我市市級黨政機關面向區縣以下機關選拔公務員的重要方式和途徑。三年來,遴選人員來源經歷涵蓋基層一線和區縣機關各部門,為市級機關注入了活力,增強了基層機關的吸引力,加速了公務員自下而上的培養鏈建設。”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說。
不少參加遴選的公務員表示,公開遴選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層公務員有甜頭、有奔頭,激發了干事創業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