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可持續發展戰略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是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做到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具體來說,既要有效地利用各種資源加快我國的經濟發展,實現“三步走”的經濟發展目標,又要通過經濟手段、技術措施和政府干預,控制人口增長,減少自然資源的耗竭速率,使之低于資源再生速率,努力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達到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構成威脅,從而使我國的發展可以持續下去。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堅持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穩定低生育水平。合理開發和節約使用各種資源。抓緊解決部分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實施海洋開發,搞好國土資源綜合整治。樹立全民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和建設。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把握以下主要原則:
(1)把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來規劃和安排經濟社會發展,把可持續發展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統一部署之中。
(2)積極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充分利用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搞好宏觀調控,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3)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改善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4)把法制建設作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手段,完善可持續發展相關法律法規,將控制人口、節約資源、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工作落到實處,形成規范,收到長遠實效。
6.加快城鎮化進程
提高城鎮化水平,轉移農村人口,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和持久的動力,是優化城鄉經濟結構,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重大措施。
(1)從實際出發,積極穩妥地推進城市發展
我國東部地區經濟較發達,城市密度大,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中,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分布廣泛,城鎮體系比較完善,但這里人地矛盾比較突出。因此,東部地區城市建設的重點應放在城市內涵化上,即促進城市向更高水平發展。其中大城市今后發展的重點是進一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第三產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使城市容納更多的人口。中小城市要從注重數量增長轉向重視質量提高,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實現升級創造條件。
中部地區城市體系不甚完整,有些地方只有一個特大城市,缺乏過渡性的大中城市,應重點促進條件好的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發展;有些地方雖有中等城市,但缺乏具有明顯帶動作用和中心城市功能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應重點培育1~2個大城市。由于中部地區的大部分城市是老工業基地,過去只重視發展生產,忽視城市建設,基礎設施欠賬過多,所以今后城市建設應由土地外延擴張轉為人口外延擴張,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城市輻射能力,從而吸納更多的農村人口。
西部地區地域非常遼闊,但自然環境差,發展水平低,人口密度和城市密度都非常小。今后應在鞏固現有大城市的基礎上,重點發展中小城市。
(2)發展小城鎮
發展小城鎮是推進我國城鎮化的重要途徑。根據中央文件精神和各地的經驗,發展小城鎮應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小城鎮建設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第二,關鍵在于繁榮小城鎮經濟,要把引導鄉鎮企業合理集聚、完善農村市場體系、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等與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為轉移農村勞動力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第三,要廣辟投融資渠道,鼓勵企業和城鄉居民投資,在政府引導下主要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建設小城鎮。
第四,改革小城鎮戶籍制度。
第五,在保護耕地和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妥善解決小城鎮建設用地。
第六,盡快形成符合小城鎮經濟社會特點的行政管理體制。
7.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意義
實施西部大開發,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是黨中央在國內外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的重要歷史時刻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意義。黨的十六大指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關系全國發展的大局,關系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
第一,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是實現第三步發展戰略目標的需要。
第二,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是增進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和邊疆安全的需要。
第三,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是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8.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原則
(1)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以改革開放促調整改造。著力推進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消除不利于經濟發展和調整改造的體制性障礙,增強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內在動力,通過擴大開放拓展發展空間。這是實現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關鍵和前提。
(2)堅持主要依靠市場機制,正確發揮政府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產業結構調整、生產要素整合、技術改造、企業改組,應主要由市場來決定和選擇。政府主要是制定規劃和政策,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3)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立足整合現有資源,集中力量發展重點地區、產業,避免盲目重復建設和產業趨同化。
(4)堅持統籌兼顧,注重協調發展。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促進三大產業、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5)堅持自力更生為主,國家給予必要扶持。挖掘自身潛力,激發內在活力,充分發揮廣大干部和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同時,國家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解決企業歷史遺留問題、支持重點企業技術改造、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給予一定支持。
(6)堅持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既要增強緊迫感,積極進取,又要從長計議,量力而行,不能急于求成,切忌追求過高目標和提出不切實際的口號。始終關心群眾的切身利益,使人民群眾在實施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中得到實惠。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