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毛澤東思想是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和必然產物。
(1)近代中國社會矛盾和革命運動的發展,是毛澤東思想產生的現實需要。
(2)新的生產力的增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是毛澤東思想產生的物質基礎和階級條件。
(3)馬列主義是毛澤東思想的主要理論來源,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文化來源。
(4)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大革命的偉大實踐,是毛澤東思想的實踐基礎。
(5)十月革命開辟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新時代,這是毛澤東思想產生的國際背景。
(6)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1948年毛在晉綏干部會議上提出來的):
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完成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統治的革命直接目標是實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一新民主主義革命之根本目的前提,而后者則是前者的必然結果。
反對官僚資本主義,并非因為它是資本主義,而是因為這種資本主義同外國帝國主義、本國地主階級和舊式富農密切聯系,具有買辦性、封建性、壟斷性,嚴重阻礙中國社會與經濟的發展。
7.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就是人民大眾,包括無產階級、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和無產階級最有力的同盟軍;小資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動力;具有兩面性的民族資產階級也是中國革命的動力之一。
最基本動力:無產階級。最廣大動力:農民中的貧農。
【注】農民以外的個體勞動者即小資產階級,包括廣大知識分子、小商人、手工業者和自由職業者
毛澤東指出:決定革命性質的力量是主要的敵人和主要的革命者兩方面。
由于中國革命的主要敵人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因此,中國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即使在五四運動后開始的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仍然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
8.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
(1)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都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
(2)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工人階級代表先進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