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7日宣布,合生元、美贊臣、多美滋、雅培、富仕蘭(美素佳兒)、恒天然等6家乳粉生產企業因違反《反壟斷法》被罰約6.7億元,成為我國反壟斷史上開出的最大罰單。
這些大牌奶企是如何操縱價格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奶企“知法犯法”向消費者攫取高額利潤的“底氣”何在?透過天價罰單,今后如何高舉《反壟斷法》利器更好維護消費者權益?
新聞直擊:反壟斷史上最大罰單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7日宣布,合生元等6家乳粉生產企業因違反《反壟斷法》限制競爭行為共被罰約6.7億元,成為我國反壟斷史上開出的最大罰單。3家企業因配合執法機關調查并積極整改被免除處罰。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介紹,乳企合生元公司因“違法行為嚴重、不能積極主動整改”被處上一年度銷售額6%的罰款,約1.63億元。不能主動配合調查但能積極整改的美贊臣公司被處上一年度銷售額4%的罰款,約2.04億元。
“能夠配合調查,并主動整改的”多美滋、雅培(上海)、富仕蘭(上海)、恒天然商貿(上海)公司分別被罰約1.72億元、0.77億元、0.48億元、0.04億元。分別占這些公司上一年度銷售額的3%。
“主動向反壟斷執法機構報告達成壟斷協議有關情況、提供重要證據,并積極主動整改的”惠氏公司、貝因美、明治公司被免除處罰。
發展改革委稱,涉案企業提出的整改措施包括立即停止違法行為;采取實際行動,消除過去違法行為的后果,使消費者獲得切實利益。
許昆林說,從今年3月開始,根據舉報,發展改革委對9家乳粉生產企業開展了反價格壟斷調查。大量證據表明,涉案企業價格壟斷具體的措施和手段主要包括合同約定、直接罰款、變相罰款、扣減返利、限制供貨、停止供貨等。
他說,一旦下游經營者不按照涉案企業規定的價格或限定的最低價格進行銷售,就會遭到懲罰。涉案企業的上述行為違反了《反壟斷法》,不正當地維持了乳粉的銷售高價,嚴重排除、限制同一乳粉品牌內的價格競爭,削弱了不同乳粉品牌間的價格競爭,破壞了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秩序,損害了消費者利益。
反壟斷問題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王曉曄表示,發展改革委對6家乳企罰款額之大是“創紀錄、破天荒的”。這次處罰,加上今年以來發改委查處的三星、茅臺和五糧液等企業價格壟斷大案表明,我國反壟斷機關對價格壟斷不法行為查處力度在加大,對其他行業和企業是個警示。
操控價格手段多樣 經銷商降價便遭罰
說一套,做一套——合同中聲明建議零售價只具有參考意義,絕不會強制下游經營者執行,但實際管理中對低于建議零售價銷售的經銷商給予警告、威脅終止合作、限制或停止供貨等一系列懲罰手段。
隨意扣減返利——凡經銷商不“完全遵照”公司價格政策,便拿不到銷售返利。
動輒停止供貨——“貴司二三段奶粉低價海報行為已擾亂我公司市場行為……”當發現經銷商擅自打折促銷時,一家涉案企業發出了停止供貨警告。
“除了上述操控價格手段,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涉案企業采用合同約定、直接罰款、變相罰款等其他手段控制下游經銷商漲價,這些行為違反了《反壟斷法》的規定,也是導致目前大牌奶粉價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說。
由于乳粉企業對下游經營者的嚴格控制,使得下游商場、超市、電商等經銷商無法通過價格競爭獲得利潤,很多經銷商也向涉案企業要求高利潤保障,致使銷售渠道費用高漲,也是推高奶粉價格的一個重要原因。
統計顯示,我國配方乳粉的渠道費用占比高達20%至40%,遠高于世界其他國家4%至14%的情況。
涉案企業明知故犯 不正常高價底氣何在?
“跟零售商溝通價格時,不建議用書面溝通,給對方留下文字證據。根據《反壟斷法》,供應商不得控制市場價格,所以我們要非常謹慎操作。”——這是一封被截獲的涉案奶企郵件,表明一些涉案奶企對操控價格系明知故犯,知法犯法。
許昆林說,在調查過程中,大部分企業還是能夠配合反壟斷機構調查的,也有個別企業不太配合,不愿提供相關證據材料,態度惡劣,致使執法人員的調查受到阻礙。比如在對上海一家涉案企業的調查過程中,調查組早上9點進企業,直到晚上8點多才提取到少部分資料,相關業務負責人始終拒絕調查。
“這些企業清楚知道其價格壟斷行為可能會遭受的巨額罰單,故有的企業故意隱匿資料、提供虛假材料、知法犯法,給執法增加了很大困難。”許昆林說。
中國社科院教授王曉曄說,涉案企業敢于知法犯法,底氣來自被壟斷的市場。由于國內奶粉企業尚未成長起來,巨大的市場需求讓很多外資奶企自我感覺良好,而消費者對洋奶粉品牌信任度也高,消費者的追捧也使得涉案企業屢屢提價更有底氣。
許昆林說,涉案企業不正常地維持了乳粉較高的銷售價格,使消費者承擔了乳粉的高價,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調查證明,在正常的市場競爭下,消費者本可以買到更低價的產品,而涉案企業不正當地剝奪了消費者購買低價產品的機會和權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