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8月3日下午,在武漢中山大道,十多名赤膊男子披麻戴孝,用門板抬“尸”并宣稱城管打死人了。它引發群眾圍觀和網民聲援。豈料沒過多久,“死者”耐不住天熱,竟又“復活”并趁亂逃跑。經調查,抬“尸”示威,原來系小販一手策劃。
【熱點解析】
[綜合分析]
當一聽說城管又“打死人”時,感到非常憤慨,有圖有真相,幾乎把輿論支持票都給了小販。當小販“尸體”“復活”后在荒誕之余感覺受騙,使人哭笑不得。冷靜一想,覺得“詐尸”鬧劇背后藏有許多實質真相問題,讓人再也笑不起來。
其一,事情假象的廣泛傳播表明城管應對不力。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城管在執法中沒有和小販發生“沖突”,那么小販不會“無緣無故”找上城管,從而導致后面的鬧劇。無論是武漢市城管局還是事發地所屬的江漢區城管局,在應對此次鬧劇時,都沒有做到將信息及時公開。鬧出了這么大的動靜,官方卻閉口不提事情的真相,也難怪公眾會認為是城管真的打死了人,城管應對不力為鬧劇提供了“有利條件”。城管部門如果能在第一時間公布事件的真實情況,那么或許就沒有“詐尸”鬧劇的發生。
其二,“詐死”說明商販行事方法存在問題。近期,城管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城管也有好有壞,執法時有“暴力”也有“溫情”;小販同樣有善有惡,被“欺負”的弱勢商販值得同情,但尋釁滋事的不法商販也必須加以“整治”。就此次“詐尸”事件而言,城管或許有暴力執法之嫌,有處置不力之過,但十多名赤膊男子披麻戴孝在中山大道佳麗廣場示威,還將江漢城管某執法隊門牌給取了下來,如此“聚眾鬧事”已觸犯法律。所以,在維護商販權益的同時,也應打擊占道經營、拉幫結派與城管對抗的不法團伙。
其三,“詐死”也反映出少數網友的“不理性”。微博中配發了幾張圖,并加以“城管搞死人”、“欺負老百姓”等文字,立馬就引發了網友們對城管一致聲討。姑且不論傳播者是有意散發“假消息”,還是真心關注城管執法,維護商販利益,如此“草率”散播未經核實的消息,引發輿論實為不妥。同時,無證攤販占道經營,必定影響城市交通,作為負責城市秩序的城管部門要不要管理和維持秩序都是一個問題。而管理之后,涉及利益問題,肯定會有摩擦或沖突,網友們需要更理智的分析和看待。
[啟示]
這種“大鬧維權”的路數值得我們反思。許多問題一鬧就靈,一旦形成輿論壓力,就會加快案件的處理速度。就城管與商販而言,“暴力執法”與“大鬧維權”的沖突矛盾不能真正有效化解,鬧劇就不會真正謝幕。即便是小販的鬧劇,也有其不少合理的因素。商販要生存,城管要維護市容秩序,要尋找兩者的共同點,要有真和諧。為商販辟出合法的市場,為城管文明執法多些規范,不讓“詐尸”鬧劇有一點機會,才是正道。
[措施]
對此,專家建議:
一方面,城管要文明執法。解決此類事件的關鍵在于文明執法。城管要多口多動腦,不要動手動腳,城管的一句粗暴的語言也許是事件發生的引線。
另一方面,規范市場經營不能只靠城管,工商與社區,甚至于政法部門,也要參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同時要加強法制建設,讓人人學法、守法、懂法,依法辦事,管理者首先要依法,普通群眾也要知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