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公務員報考人數的增加和考試命題的日趨成熟,試題也日趨靈活、難度逐年加大,很多考生在考場上感覺力不從心。那么,在現階段的公務員面試中,如何脫穎而出、獨占鰲頭,相信是眾多考生關注的焦點。在此,為大家提供一些應對結構化面試的新妙招,幫助此次參加國考面試的考生實現公職夢!
妙招之一:主體分析法
中國人常愛說一句老話:“事在人為”,這就告訴我們,在分析任何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時,最不能忽略的因素就是“人”。因此,公考面試中我們常常以“人”作為答題的邏輯主線,圍繞命題中的相關主體展開闡述,這種方式就是主體分析法。
那么,答題過程中如何利用“主體”組織答案呢?一般來說,我們經常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思想意識層面
主體對某些問題的看法,或者主體想達到的目的等。
(2)影響層面
主體的某種做法對自己、對他人分別產生怎樣的作用、意義或影響。
(3)責權層面
從社會身份來看,主體應該承擔哪些職責,應該遵守怎樣的規范,以及主體擁有哪些權利,應該獲得怎樣的利益。
在答題過程中,找原因、談影響或提對策,都可以使用主體分析法,例如綜合分析、應急應變以及人際溝通等題型,主體分析法都是最常使用的答題技巧之一。以綜合分析為例,在答社會現象類題目及部分名言警句類題目時,考生在談影響、找原因、提對策時往往覺得思路無從展開,此時,便可使用主體分析法從題干中去尋找明顯的顯性主體以及題目中暗含的隱形主體,從而各個擊破,便能夠全面、出色的回答出問題了。
一般來說,我們常用的主體有:各級政府、領導干部、公務員及其他工作人員、相關部門、群眾(弱勢群體)、媒體、社會團體、企業、公共服務機構(醫院、學校等)、企業、勞動者等等。
下面以一道真題為例來加以說明:
適齡兒童面臨上學問題,很多家長為了孩子上好學校,出現給學校提供贊助費等現象,你怎么看?(2011年6月14日下午北京市考公務員面試真題)
當今,教育與就業的問題是熱門話題,涉及到的主體為:1.個人;2.學校、社會;3.政府。那么在分析題干現象的原因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其一,家長的角度: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父母和孩子對高質量教育需求增長,每位家長都希望子女通過接受高質量的教育,日后能在社會競爭中處于有利的境地。其二,社會的角度:優質基礎教育與高中后教育的供給規模和發展,還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其三,學校的角度:目前有的城區中學辦學條件和水平差距過大,而政府教育投入不足,一些中學希望收取“擇校”費來補充辦學經費,這也是“擇校”經久不衰的一個原因。
使用主體分析法,就把此種現象的原因分析的很透徹、很飽滿,答題也顯得更有邏輯性和條理性。
當然,主體分析方法不僅適用于綜合分析題目,也可以廣泛運用于公務員面試的多個題型,靈活運用主體分析方法還有助于回答好人際溝通和應急應變等問題。隨著近年來結構化面試難度的加大,在人際溝通題型中的溝通對象和應急應變中的矛盾沖突對象愈加復雜,這就要求考生在答題時應考慮到題目中出現的所有主體,分別進行溝通和解決,才能夠全面、有效的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出色地體現自身溝通協調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妙招之二:舉例論證法
眾所周知,議論文中有一種常用的論證方法,即舉例論證,就是舉例子來論證觀點。這種方法在我們的結構化面試中也是很好用的,運用于自我認知與職位匹配中作用尤為明顯。
自我認知與職位匹配類題目就是為了解考生的自身情況而設計的,那么考生在陳述自己的過往經歷或某種特質時,用事例能增加說服力,并且讓考官覺得真實、自然。下面以真題為例來加以說明:
談談你的優缺點和未來規劃。
在回答這類題目時,相信考生一定會使勁渾身解數將自己的閃光點都呈現給考官,但是呈現的方式是不是應該考究一下呢?如果一直用一些形容詞來形容自己,意義有多大呢?考官的信服程度會怎樣呢?
在此,華圖面試專家建議,考生在陳述完自己具有某種優秀的品質之后,用一個例子來加以證明,會讓考官相信你確實具有這項品質,而且會給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你說自己的優點是學習能力強,那么可以說自己在大學期間連續四年獲得獎學金,與堆積形容詞相比,這種方法顯然更具有說服力。
各位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在考場上可以適度美化自己,但一定不能肆意編造。例如,如果沒有得過獎學金,一定不要說,因為獎學金是計入檔案的,一旦發現,后果可想而知。建議考生好好梳理一下自己過去的經歷,也相信大家一定都是有故事的人,因為只有真正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你才能講出真情實感,而且不必心虛。
同樣,舉例論證法對于綜合分析中的名言警句類問題的回答也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比如遇到名言警句題目時,有些考生會覺得無話可說,論證部分只能說上幾句話。在此建議大家在回答名言警句題目時,分層論證部分分別舉例,這樣不僅有話可說,而且內容也會更加豐滿。大家在平時多收集一些例子,可以是關于自己的,也可以是關于他人的,其中包括名人偉人和英雄模范的事例,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