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爭議類
第二種是最常考的類型,因為針對有爭議的問題談看法才最能考查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回答時應注意,有爭議,說明社會上不同的人在看待這個問題的角度、立場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考生在回答的時候最好能夠綜合各方的立場,辯證地(即從正反兩個方面)看待和分析問題,特殊的工作性質要求公務員不能站在一個集團的角度看問題。同時,對問題的分析要盡量深入、要有理論高度,不能泛泛而談。
上面說的是最理想的回答問題的要求。如果在考場上,遇到自己不會辯證回答的問題,也可以站在一個角度展開論述,但是要盡量與國家方針政策聯系起來,因為這樣也能令考官信服。但這種情況下,措辭一般不要過于絕對,以免給考官留下偏激的印象。
答題套路:
第一,背景原因。
第二,從正反兩個方面一分為二的看待。
第三,表態或建議。
【例二】“部分城市里,城管和小商販有矛盾,城管指責說:小商販是刁民,不理解不配合城管執法。商販罵城管:野蠻粗暴,吃著皇糧,不體諒百姓的生計。二者矛盾十分突出,甚至出現流血事件,你怎么看這個問題?”回答這道題時,最好從兩方面展開;實在沒有思路,也可以僅談文明執法、為人民服務,但這時就不能措辭過于絕對,因為城管也是代表政府執法的。
思路:
第一,“城管”即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人員。城管集中負責市容環境衛生、無證違法建設、違法占路、無照經營、違章停車、拆遷工地等的管理。
第二,我們應從兩個方面看待這個問題。首先城管執法主要對象是無證經營的商販,是弱勢群體,弱勢群體很容易博得大家的同情。這往往被少數不法分子利用,利用大家的同情心來煽動周圍群眾抵制執法,這就增加了執法難度。其次,執法隊員中很多是從社會招募的,人員結構十分復雜,缺少足夠的能力來正確處理這些事情,很多以暴力執法形象展現在群眾面前。再加上雙方一直沒有很好的溝通,互存成見,最終導致矛盾的激化。
第三,建議。分析不利影響,提出對策。聯系十七大建設和諧社會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