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面試情況的考生一般都會覺得現象類試題相當難回答,的確是這樣。因為答好這類題,考生需要有深厚的知識積淀、較強的分析能力,還要廣泛地關注時事,不像應對其他試題一樣,只要熟悉答題模式就可以了。對于廣大考生來說,這些要求相對來說是較高的:應屆畢業的考生因為對社會了解較少,一般對社會現象不能形成很成熟的見解;有生活閱歷的考生又因為工作等原因沒有太多時間關注時事、整理材料。
那應該怎么辦呢?其實,針對這種題也有一些很常規的應對策略,可以保證在遇到這類題時有話可說。
社會現象一般分為三種:一種是正面積極的;一種是有爭議的;一種是負面消極的。
一、正面積極類
第一類,一般與國家的方針政策有關,熟知國家的方針政策之后,就會有話可說。它一般以談對先進事例的看法的形式出現。回答時,注意要結合事例聯系政策、提高答題高度。
答題套路:
第一,背景原因或表示肯定。
第二,積極影響。
第三,展望。
【例一】“今年年初,我國南方部分地區遭受數十年不遇的雪災,給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損害。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救援,把危害、損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談談你這種現象的看法”。
思路:
第一,五十年不遇的雪災是對政府執政能力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能力的考驗,黨和政府積極應對挑戰,不僅戰勝了困難,也顯示出強大的執政能力。
第二,積極影響:維護了社會穩定發展的大局、體現政府以人為本的精神、堅定了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心和共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信心等。
第三,展望。2007年8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出臺,我國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進一步加強,我相信在這樣的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我們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定能穩步而快速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