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政策熱點
1, 以人為本:
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政治、經濟、文化權利,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到全體人民。
2, 黨的執政能力
科學內涵:黨的執政能力 ,就是黨提出和運用正確的理論、方針、政策和策略,領導制定和實施憲法和法律,采取科學的領導制度和領導方式,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有效治黨治國治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本領。
意義: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關系中國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關系中華民族前途命運,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課題。解決好這個課題,是時代賦予我們黨的光榮任務,是人民對于我們黨的衷心期望。
基本框架:必須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三者相互聯系,有機結合,構成了我們黨執政方式的基本框架?茖W執政是前提,民主執政是本質,依法執政是基本途徑。
主要任務:發展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進行執政活動。
3, 和諧社會
胡錦濤: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四位一體: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四位一體,有機統一的關系。三個文明建設為和諧社會提供了物質基礎、政治保障、精神支持,和諧社會又為三個文明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和諧社會與小康社會的關系:是一鳥雙翅的關系。小康社會主要指經濟上的目標,和諧社會是指除了經濟以外的社會目標。經濟與社會是互為前提的,是動態的和諧。
4, 新人才戰略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了“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重大方針,核心是尊重勞動,本質是尊重人才。
人才新標準:具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能夠進行創造性勞動,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積極貢獻的人。
轉變:從以學歷為本變為以能力為本。
當務之急:重建人才標準,建立人才統計的指標體系。包括:知識要素(學歷)、能力要素(經歷)、業績要素(貢獻)。
樹立新觀念:大就業觀、大開發觀、大投資觀、大環境觀。
5, 審批制度改革:
對政府機關而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一次自我革命。
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審批部門和審批人員的自由裁量權太大,缺乏一個明確的標準和條件;透明度低,監控措施不到位;有權無責,權責脫節。
解決:我們的后續工作就是要加強和改善這方面的管理,創新和完善相關制度,出臺行政審批責任追究辦法,形成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堅持不懈地做出努力,為權利的運行打造完整的監控鏈條,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真正建立起服務型的法治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