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問題要有可評價性和透視性。
問題要有可評價性和透視性是指問題能夠拓展開考生的素質,問題制作一定不可“直來直去”,即正面提問,正面回答,正面評價,這種試題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好試題是具有可評價性和透視性的。如下例:
【例題1】眾所周知,機關工作會議多,效率較低,你認為怎樣才能提高會議效率?
此題的測試目標是計劃組織能力。測試點有制訂計劃能力,協調配合能力,組織實施能力,以及如何處理好行政首長層層負責制與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積極性的關系。
【例題2】在你生活和工作的環境中,你經常要接觸哪些人?你是如何處理同這些人的關系的。如果其中有你不喜歡又不得不與之打交道的人,你如何應付這種情況?
這道題的測試目標是人際關系的合作意識與技巧,特別是難處關系的處理能力。測試點有溝通能力,原則性和靈活性,處理問題的方式,主動性和適應能力、應變能力。
6.面試試題要有內涵。
內容有價值,與目的內在聯系緊密,可以實現目的,否則實現目的就是一句空話;另外,進入面試的可能是多位報考人,因而面試內容要有可比性,即通過對報考人按規定內容進行面試,不但可探知某人在這方面的情況,還可對所有報考人進行比較,以定優劣。
7.試題的新穎性與啟發性結合。
為提高試題的效度,應該注意材料新、視角新、觀念新、表述新、形式新,避免重復特別是簡單重復,以便于測評考生某些素質的真實水準。但這種新穎、新異、新鮮要與富于啟發性結合起來,從而促使考生的相似聯想和對比聯系進入活躍狀態,擺脫拘束與緊張,切實探掘其潛力而表現潛在素質。
8.試題要講究形式。
(1)試題的大小要適度。盡量短小精煉,采取“大題化小、成套組合”方法。否則,會使考生覺得題目太大,無從下手;或者太瑣碎、細小,也會影響考試質量。
(2)試題要有開放性、啟發性。能觸發思想火花,啟發考生思路,并運用自己的實踐經驗作答。如辯論、演講的題目,就要有爭議性,利于思辯,考生愿談、可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