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報道,工信部正協調三大電信運營商與騰訊談判,并將考慮運營商對微信收費的要求。一石激起千層浪,是否該對微信收費,引起了各界關注。
微信用戶已超3億,挑戰傳統通訊業務
2011年,騰訊公司推出手機聊天軟件微信。據騰訊公司日前公布的財報顯示,微信和涉足國際市場的“WeChat”業務,兩者注冊用戶在2012年超過3億。
深圳市民劉榴從2011年微信推出時便開始使用該軟件,起初只是偶爾和好友發發消息,但隨著微信用戶的不斷增加,劉榴表示,“能明顯感覺到發短信的數量越來越少了。微信功能齊全,給我帶來極大便利!
事實上,大連人才網微信作為越過電信運營商提供互聯網語音視頻和數據等服務的OTT(over the top)產品,占用著運營商的數據流量和渠道,確實對傳統短信和彩信業務形成一定沖擊。工信部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短信發送量增長率為7.1%,而2011年和2012年這一數據分別降至6.2%和2.1%。中國聯通在其年報中也明確表示,源于語音、短信等業務的下滑,2G業務收入同比下降6.1%。
中國移動總裁李躍曾表示,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傳統運營商業務正在受到猛烈沖擊,尤其是OTT企業對傳統運營商的擠壓非常明顯,這些業務使得運營商原來的短信、語音甚至包括國際電話業務都受到了很大挑戰。
傳運營商對微信收費,源于其占用信令資源過多
這一次,對于微信收費的理由在于,OTT業務占用大量的信令資源,可能導致基礎網絡通信癱瘓。有專家表示,微信被稱為“永遠在線”,這種在線狀態會不斷向基站發送信令,嚴重占用運營商的信令通道,就好比已經很繁忙的環路上,每輛車每2—3分鐘上一下應急車道。這樣的問題被業內人士稱為“信令風暴”。由于電信網絡中的信令主要用來控制語音信號,但微信的大量使用導致原本空閑的信令資源已經不夠使用,還影響了語音的通話質量。
據中國移動方面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微信已經占用了中國移動60%的信令資源,但僅僅帶來了10%的移動數據流量。
3月31日,在深圳召開的IT領袖峰會上,大連人才網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表示,關于微信產生信令沖擊運營商網絡的事情主要發生在2G、2.5G網絡上;而且,運營商的統計方法有問題。按照騰訊的統計方法,微信帶來的流量在3倍以上。
“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到今天,應該說運營商不容易,OTT公司也不容易!敝袊撏ǘ麻L常小兵表示,運營商和OTT公司不是水火關系,更期盼發展成為魚水關系!爸劣谡f收費不收費,我還是那句話,一個企業要可持續發展,一個行業要可持續發展,違背經濟規律做事都是難以長遠的,不管你用任何的創新模式,基本的經濟規律在創新當中仍然有效。”
業內做微信基金的基金合伙人董江認為,現階段運營商直接向微信收費并不合理。在國外OTT服務和運營商有共融的現象,網絡電話Skype的發展中,運營商并沒急著收費。
其實在微信之前,QQ、微博等都可以看成是OTT產品,但它們并沒有微信般的遭遇。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曾劍秋認為,當前微信發展速度太快,提供的功能更多,才加重了對其收費的討論。但如果微信收費的口子打開,很可能會影響到對其他OTT產品的收費。因此有關部門在制定收費政策時務必謹慎。
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輿情研究所總編輯竇含章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這種收費也并非不合理。目前OTT業務對運營商主營業務的替代效應十分明顯。運營商在流量費之外再收取費用也無可厚非。國外一些提供基礎網絡服務的運營商也會在流量之外再收服務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