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京考的面試時間為2月20日-2月24日,共計五天,考試形式仍采取統一的結構化面試進行。面試題目類型固定:第一題為綜合分析類題目,第二題為組織管理類題目,第三題為人際溝通類題目,第四題為應急應變類題目。
應該說京考面試的考試形式一直保持著一個穩定的形式,但是這種穩定并不意味著考生可以輕視面試備考。近年來的京考面試中增加了“面談”的環節,在面談中主要考察的是考生的自我認知能力,所謂的自我認知其實是考生對于崗位匹配的意識,而這種匹配意識越來越貫穿于面試的各類題目中。
上面已經提到,京考面試一共進行5天,共計考察10套題目,只要是在相同的時間考試的全市考生都會考察同樣的題目。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對同樣的題目,不同崗位的考生如何在答題過程體現出自己的職位特色,是當前面試考試備考過程中的重點,也是廣大考生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在2013年下半年的調劑面試中,多年沒有直接考察的自我認知再次以題目形式直接出現,由此可見自我認知、人崗匹配在京考面試中的重要性。而這部分內容是整個面試中最容易提前做出準備的,只要考生明確目標、掌握方法,自我認知與崗匹配是手到擒來的。
所謂結合崗位、體現職位特色,究其根本是一種人崗匹配的意識,在面試考試中,突出重圍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合適的。考生一定要明白,經過了筆試考試的篩選,能進入面試的考生都具備一定的能力和素質;單純的從可量化的學歷、分數上是很難將考生明確區分的,這時面試不是為了考察大家的智力能力,而是為了從所有有能力的人中,選擇合適的人。人崗匹配,是考生向考官展現合適的重要途徑。
2012國考中有位學員,報考外交部的駐外職位,在面對外交部可能出現的自我認知題目時,思路非常狹窄,總覺得無話可說,該考生“畢業于北京著名外語大學,英語八級,初中開始離家學習,成績優異”。那么僅僅只針對現有的內容,有沒有可能為這位考生量身打造一個職位匹配的自我介紹呢?
畢業于北京著名外語大學,英語專業八級,可以滿足外交部對外交流時對語言能力的要求;同時,長期的英語學習,使自己較為了解西方的禮儀體系,在從事涉外相關工作時,能更加大方、得體,更好的完成相應的工作內容。
初中離家求學,鍛煉了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能夠很好的適應外部環境的改變;成績優異,鍛煉了自己獨自在外的自律能力,以及在做事時堅持不懈、努力進取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可以適應外交部的外派職位;自己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在今后的工作中迎接各種挑戰。
通過上面的拓展,可以看出,該考生專業功底扎實,個人經歷特點滿足職位需求。這正是人崗匹配在自我認知中的一個具體操作。而同學們也會發現,在同一個經歷的基礎上,只要我們操作得當,可以將相同的經歷匹配到各個系統的崗位中,如:市職、公安、地稅、法檢等。
這就證明了這樣一個道理:不是考生經歷不夠,也不是考生與崗位的匹配性不夠,而是考生的匹配意識不夠,匹配技巧不足。因此,在考生的備考中,一定要注意挖掘自己與崗位的契合性,要堅信,只要是能夠進入面試的考生,就一定能與崗位相契合。以解決了考生不知道如何在題目中進行有效的自我認知的問題。
最后,希望各位考生積極備考,共同努力,預祝面試成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