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和理性對待軍地反差,這是轉業干部在轉變觀念升華期間應該努力達到的思想境界。從被確定轉業對象開始,軍轉干部就面臨如何看待軍地反差的問題。短時間內,某些不切實際的想法難以完全消除,思想偏差不可能真正校正,尤其是來到地方新崗位以后,身臨其境感受到、承受著一些“反差”,思想問題難免“反彈”。
大量事實說明,對于軍地反差,不能片面、孤立、單一、靜止地看,要客觀全面分析。不僅要勇于正視,積極面對,更要善于辯證看待,坦然處之。專家強調,正視反差是基礎,調整落差是自覺,避免偏差是境界,校正誤差是升華。
正視軍地反差。軍隊干部轉業地方,在職務安排、工資待遇、生活保障、人際關系等方面的確存在反差。由于轉業干部情況不一,職務高低不同,基本條件有別,參照系數也不等,所以,對待反差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用同一尺度去衡量。軍轉干部到地方主要有三方面反差:一是職務上的反差,由高到低。二是經濟上的反差,由多變少。轉業干部進入公務員行列,比較部隊同級干部的工資標準明顯降低。三是工作環境和人際關系上的反差,由熟悉到陌生。在部隊多年,內外部工作環境,上下級之間都比較熟悉,到地方進入全新領域,工作環境和人際關系生疏。轉業干部勇于正視上述反差,既是轉變觀念歷程中的基本要求,也是由軍隊到地方需要承受的客觀現實。
避免工作偏差。偏差多源自偏見,偏見常導致偏差。要避免工作偏差,必須摒棄思想偏見。“積極的人在每一次憂患中都看到一個機會,而消極的人則在每個機會都看到某種憂患”。正反事例告訴我們: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利益調整或者波折不可怕,可怕的是偏見的思想理念,低迷的精神狀態、負面的心理作用和脆弱的品格意志。如果心存思想偏見,即使沒經受波折,也會萎靡不振,時常打蔫。一旦受到波折,心態會更扭曲,狀態會更走樣。人們不能主觀制造波折,可當波折成為客觀事實,就要勇敢正視它,積極面對它,設法戰勝它,努力轉化它,使之變為財富。
校正前行誤差。轉業干部剛到地方時,容易出現認識和行動誤差。比如,急于出成績,前緊后松;覺得缺少專業,信心不足;認為“半路改行”,難出成績。為此,應該妥善處理三個具體關系:
一是踢好“頭三腳”與邁好人生每一步的關系。轉業干部到新單位想出成果是自然、積極、向上的,但不能盲目急躁。要防止“開始有‘沖勁’,中間少干勁,時間一長缺后勁”的現象。既要立足新起點踢好“頭三腳”,更要保持旺盛的精神狀態,邁好人生轉折的每一步。
二是彌補專業與勤奮敬業的關系。專注鑄就專業,敬業成就事業。轉業干部如果沒有專業,但勤于敬業,就會逐漸靠近專業;如果有了專業,而不敬業,也會荒廢專業。學習專業知識是職業道德所系,形成敬業風范是社會公德所需。研究成果表明: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專業技術,另外85%依賴人際關系、處世技巧。因此,應該辯證看待專業與敬業、守業與創業的關系,自覺養成勤于學習、勤于思考、勤于實踐的良好作風。
三是轉業走到事業拐點與邁向創業起點的關系。一個人是否有作為,不完全是位置與崗位決定,重要的取決于觀念更新,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轉業干部絕不能悲觀失望消極等待,也不能妄自菲薄平庸過渡,應該充分利用崗位平臺,以積極的姿態,進取的精神,創造性地完成各項任務,盡可能創造一番新的業績。
“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們在何處,而在于我們朝著什么方向走。”愿轉業戰友們以此共勉,善于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芒,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發揚昨天的優良作風,立足今天的崗位奮斗,朝著明天的事業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