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章】
讓“經濟牛市”與“幸福牛市”并駕齊驅
中公教育資深講師 張盼
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中,人們關于幸福的思考,亙古未變;對于幸福的追求,矢志不渝。何為幸福?簞食瓢飲,閑庭信步是幸福;廣廈千萬,寒士歡顏是幸福;因天之序,陰陽圓滿是幸福;憂天下之憂,樂天下之樂亦是幸福。
幸福是一種心理體驗和主觀感受,而幸福感卻是可以量化。幸福感指數,正是衡量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值。在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今天,我國人民的整體幸福感指數卻相對較低,走出“幸福熊市”,關鍵是正確平衡經濟發展速度與人民幸福指數之間的關系,讓“經濟牛市”與“幸福牛市”并駕齊驅。
“經濟牛市”為“幸福牛市”提供社會物質基礎。對個人而言,得其收入,謀其生活,是幸福的基本物質前提。在大多數情況下,收入提高得以個人的幸福而言具有正面意義。根據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人類第一歷史活動,就是從事物質生產,即生產滿足衣食住行的活動,人們幸福的前提是能夠生活,倉稟實而后知禮節,衣食足而后知榮辱。而對于一個社會而言,社會財富的增多,全社會收入的水平提高,其公共政策的走向,才能增進社會福利為方向。教育、醫療、科技、社會尊重與保障,才可能向前推進。
“幸福牛市”是“經濟牛市”的終極目的與價值歸依。世界發展進程,是人類不斷追求幸福的進程。追求幸福是經濟學的偉大目標,也是人類社會一切發展的最終目標。幸福是人類不斷前行的精神動力。發展不是為了物的現代化,而是為了人的現代化,因為物的現代化是為人的現代化服務的。許多地方只關心財富而忽視幸福,片面追求GDP,為了增長而增長,甚至出現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而破壞資源環境、犧牲群眾福利、損害人民利益的現象,這種發展帶來的就是不幸福和不快樂。“財富悖論”現象由此產生,表面效率盡顯,欣欣向榮,實則顯失公平,隱憂重重。
找尋幸福,創造幸福,是人類永恒的追求。“幸福牛市”離不開“經濟牛市”,而收入增加,幸福未必接踵而來。“經濟牛市”與“幸福牛市”既非簡單統一,亦非相互背離。要真正構建幸福中國,就要正確平衡經濟發展與幸福指數的關系,更加注重發展質量,促進社會公平,保護生態環境,加強公共服務,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經濟牛市”與“幸福牛市”并駕齊驅!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