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反腐倡廉 長效機制 五年規劃
【熱點背景】
8月27日政治局會議《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 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劃》要求改革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深化改革進程中健全和完善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和輿論監督體系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8月28日新京報)
【意義】
反腐工作一直是常抓不懈,經常抓,也是長期抓,但一直沒有遏制“前腐后繼”的現象,此次政治局審議通過的反腐敗的五年規劃,既是對已腐敗現象開鍘問斬,又是對欲腐現象提前預警,這樣的標本兼治、懲防并舉,才能真正有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長效機制。
要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局面還得靠全方位的改革。“不敢腐”是對法律的心存畏懼,只有落實群眾和新聞媒體的監督,真正實現人人都是紀委,人人都有監督權,人人都參與反腐工作中來,并且一定要對腐敗堅持“零容忍”,才能讓那些心存僥幸的官員真正的懼怕腐敗,才能實現“不敢腐”。
“不能腐”要實現制度真正的約束力。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讓這些官員手中的權力只能履行為人民服務的本職,而不能成為腐敗的工具。因為監督機制不健全、權利過于集中導致了官員鉆了制度的空子,先有“蒼蠅”的小貪小腐,“蒼蠅”終極會變成“老虎”。只有對腐敗分子露頭就的,決不姑息,構筑不敢腐的懲戒機制,才能讓官員找不到腐敗的空子可鉆,才能實現“不能腐”。
“不易腐”是給腐敗設置“障礙”,讓腐敗變得“不容易”。一切腐敗都是陰暗里的交易,必須讓所有權力暴露在陽光里,讓權力運行公開透明,接受監督,沒有陰暗的角落可以有機會滋生腐敗。
【策略與措施】
反腐敗工作要標本兼治常抓不懈,那么:
第一 ,進一步健全反腐倡廉體制。體制,是最關鍵的,也許世界上存在一塵不染的完人,但是,更多的卻是食人間煙火的俗人,人性中惡的一面使得他們在誘惑面前難以保持坐懷不亂,因此,僅僅寄希望于“自律”“自省”,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加強體制建設。
第二,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包括黨內監督、法律監督,特別是媒體和輿論的監督,這是民眾參與監督的最重要形式,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因為,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在一些西方國家,媒體的監督權甚至被看作是立法、行政和司法之外的第四大權力。十余年來,由于互聯網在中國的普及,民眾通過網絡這個平臺揭露腐敗,其實就是實行輿論監督的一種重要方式。民眾不斷曝光官員的腐敗行為,這不但不會損害黨的執政根基,反而是執政黨清除腐敗、取信于民的很好的時機。
第三,反腐倡廉需要創新。在實踐中,需要不斷探索反腐的新思路新途徑新辦法。隨著社會的發展,腐敗的形式也會花樣翻新。因此我們要堅定理論自信,加強對反腐倡廉建設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問題的研究。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并且加強紀檢監察機關與審計、組織人事部門、公安、檢察、法院等機構的配合,形成反腐倡廉的合力,實現資源共享。
第四,加強領導干部自身修養。反腐倡廉除了科學健全的體制機制等條件外,領導干部自己還要強身健體,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修養。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領導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必須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二是要積極投身社會實踐。領導干部只有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才能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三是要不斷提高黨性鍛煉,加強自身修養。每一名黨員干部不論職務高低、黨齡長短,如果放棄世界觀的改造,背離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做為謀取私利的手段,就會身敗名裂。作為黨員干部,思想境界應該更高一些,自覺按照黨性修養要求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