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截至2011年底,中國基本醫保覆蓋率超過95%,城鄉居民參加三項基本醫保人數超過13億。新農合參保農民超過8.32億人,比三年前增加了1700萬人,努力讓群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標準表述】
[現象分析]
農村衛生工作一直是我國衛生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多年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始終堅持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在農村,然而,受諸多因素影響,農村醫療衛生條件落后的局面一直未得到根本改變。在我州,城鄉醫療水平的差異表現得尤為突出。所幸的是,鄉鎮衛生院在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引起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重視。
溫家寶同志曾經說過:“要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并重,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鼓勵社會參與,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
[對策]
第一,政府應加大投入,完善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基層的衛生所、救護車等等都是進行就醫的必要設施,但是在當前的基層對于這些基本的醫療設施還不夠健全,條件簡陋。這影響了就醫的水平和醫療的效果。因此,政府應加大對醫院人、財、物各方面的投入,使之重煥生機,使醫院的醫療水平大大提高的同時開展多項新的手術業務,提高基層的醫療水平。
第二,完善大病醫療政策。對真正的大病,比如說有些疾病需要一個治療周期可能要花上幾百萬,或者說一年要花上五六十萬的,對這些毛病還有這個制度建立起來以后,還應該做到往上的一點。同時在進行大病醫療的同時可以引入保險公司來承辦大病醫療保險,當然在引入的過程中,政府應該把好監管關,對于這些保險公司的資質和條件進行嚴格的監督和管理,保證在進行大病醫療的時候出現不應該出現的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問題。
第三,加強醫療衛生人員隊伍建設。目前在很多地方還存在醫療人員的技術條件不過硬甚至是缺乏相應醫療人員的問題。這些問題使得群眾在基層進行就醫時出現很多問題,危害到人民群眾的健康以及人民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因此,政府必須加強對醫療衛生人員的培養,開展相應的培訓課程,提高醫療人員技術條件的同時,對于醫療人員給予思想上的鼓勵和支持,讓他們能夠深入到基層去工作,提高基層的醫療水平,提高群眾對政府的信心。
【可用妙語】
1、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天下興行在民趨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2、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清•黃宗羲
3、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宋•程頤《代呂公著應詔上神宗皇帝》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