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份“城管網絡形象分析報告”于2011年5月18日在武漢出爐。報告認為,部分城管人員在執法中的行為失當,造成其網絡形象妖魔化,并在網民中有固化趨勢。報告建議,城管人員可利用多種媒介手段,主動傳達親民態度,以詼諧、幽默的方式改善其公眾形象。在此背景下,當前一些地方的城管部門在悄然“變臉”,連續推出“女子城管隊”“碩士進城管”以及“柔性執法”等舉措,來緩解執法對象的情緒。在安徽合肥,城管部門還設了委屈獎:被攤販辱罵、毆打時,打不還手、罵不還手,理性克制,文明執法,就能受到“委屈獎”的獎勵。在南京,城管用“眼神執法”管理違章小販,避免沖突。
[各方觀點]
關鍵詞:健全法律 提升執法隊伍素質 建立長效經營機制 社會管理創新
城管承擔的部分職能,許多是現階段社會發展中矛盾相對集中的領域,需要社會綜合治理。寄希望單純依賴城管一個機構獨立解決,無異于天方夜譚。在改進執法管理的同時,政府更應該注重解決社會矛盾,推進法制化治理。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持久有效的人性化城管執法模式。
——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王敬波
改善城管形象的根本在于相關法律的健全、管理體制的理順以及提升城管隊伍的素質和自律意識。
——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王國華
“柔性執法”只是一時之策。城市管理與規劃部門應該著手建立長效機制,應該在一些中心城區開辟專門的區域,允許這些占道經營者在規定時間、規定地點進行經營,以切實保障這部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同時滿足市民的生活需求。
——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沈陽
科學管理城市,遠遠不是城管一家的事情。社會管理創新既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與城市人口數量、結構的巨大變化相比,當前社會管理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
——全國人大代表 金建忠
要提升城管形象,需要多方面合力,一是城管自身素質和依法行政能力的提升;二是對城管職能進行明確定位和科學化設置,保證執法能力和效率。
—— 趙林中代表
[深入分析]
城市管理人員在社會當中的印象似乎不大健康,“暴力執法”、“毆打商販”、“無人性”甚至更為不善的字眼,似乎已經成為城管人員的標簽!氨┝谭ā辈坏茐牧顺鞘泄芾砣藛T在社會中的形象,無益于城市管理工作的開展,更是將城市管理人員與商販的關系推向僵化的對抗位置,曾經發生的幾起血案,更是對城市管理執法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眼神執法、圍觀執法、下跪執法等溫柔執法方式,表面上看是城市管理執法方式由“粗暴”向“溫柔”的轉變,實際上更彰顯了城市管理者工作理念的轉變!按直﹫谭ā卑焉特溈闯伞奥闊┲圃煺摺,對占道經營等違規行為采取一種強制性的“清理”,雖說是為了優化市容市貌,但不合理的執法方式確實引發了與商販的緊張關系,再加上由此導致的城市管理者形象“自毀”,如此看來,得不償失。而“柔性執法”的出現,提供了一種更加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模式:多用疏導性的對話思維,杜絕對抗性的圍堵思維,用溫情脈脈的執法方式執法,從而減少城市管理過程中的摩擦力。
[措施]
構建法治社會、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其必然邏輯應該是依法治理、依法行政、依法執法。而當下的各種“柔性執法”的理念可復制到行政執法當中,對這種執法理念和良好執法手段進行法治化、制度化、固定化,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執法體系,使其變為一種長效機制。因此,就依法執法而言,在探索“柔性執法”時,應該在下述法律框架內進行:
第一,執法范圍法定、執法職權法定。不能將執法隊伍作為執行特定任務、特定政策目標和清除實現特定任務、特定政策目標障礙的工具,更不能將執法隊伍作為執行當地某一個或某幾個領導特定指示、完成其政績工程的工具,或作為清除實現相應領導指示、完成其政績工程障礙的工具。
第二,執法方式法定、執法手段法定。執法方式、手段是為實現執法目標服務的,但這并不意味著能保證或促成特定執法目標實現的一切方式、手段都是正當的和可行的,無論是罰款、沒收、搜查、驅趕等,都必須有法律根據,至于辱罵、毆打,更是法之不允,理之不容。
第三,執法手續法定、執法程序法定。執法者縱然是行使法定職權,采用法定手段,其行為也不一定是合法的、正當的,如果在執法時沒有向相對人表明身份、沒有向相對人說明理由,沒有聽取相對人申辯,這種執法行為就構成違法和違反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