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范文
城鎮化新政重點應是戶籍制度漸進式改革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戶籍制度改革相對滯后的問題正日益凸顯,如果不解決將會影響 我國的城鎮化進程,不利于合理調動人力資源、促進人口合理有序流動,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當 前,戶籍制度對我國城鎮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傳統的戶籍制度阻礙了城鎮化進程,進城農民工并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市民化”,中 國城鎮化進程表現出“半城鎮化”的特點。
第二,傳統的戶籍制度提高了城鎮化的代價,農民工“候鳥式”的異地流動,阻礙了農民工的舉 家遷移,由此帶來一系列沉重的經濟代價和社會代價。
第三,傳統的戶籍制度把城鄉人口劃分為彼此分割的、不平等的兩大社會集團,加劇了城鄉差 距,阻礙了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固化了城鄉二元結構。
改革戶籍制度已成為推進城鎮化發展的必然選擇。當前的關鍵是如何設計一條合理的制度 變遷路徑,盡可能增大改革的收益,降低改革的成本,實現從傳統戶籍制度向新的管理模式的順利 轉換。我們認為,戶籍制度的改革在總體上應是漸進式的,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穩步推進。
第一,漸進的戶籍制度改革要因地制宜,立足于我國城鎮化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及未來進一步 發展的方向進行。戶籍制度改革對于大、中、小城市及縣城應實行不同的政策。對于大城市,既不 能關死城門,諸住農民進城,也不能一步放開戶籍,讓城門大開。應設立一種經濟導向、人口素質 導向和社會規范導向三位一體的門檻條件,讓具有在城市投資能力的、文化程度較高、具有從事非 農產業經驗的農民優先進城。對于中等城市,應以更加開放的態度,設置比大城市稍低的門檻條 件,允許有固定職業、在城市工作一定年限者取得城市戶口;對于小城市,要向農民打開城門,對于縣城和縣城中心鎮,則要敞開城門,讓農民自由進城。通過這些門檻條件,調節農民進城的流量和流速。
第二,漸進的戶籍制度改革要因人而異,著眼于農民工作為一個新的社會階層本身正在不斷 分化的現狀。通過放開戶籍限制,幫助新生代農民工以及老一代農民工的“精英群體”率先實現 “市民化”。新生代農民工這一群體面臨能力與期望的失衡,在整個社會結構體系中,難以準確定 位,這是在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問題上必須面對的新課題。通過戶籍制度改革率先實 現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給予其在戶口、住房、教育、就業等方面與城鎮居民同等的待遇,使其與 城鎮居民公平競爭,有利于防止貧困的“代際轉移”。
第三,漸進的戶籍制度改革要穩步推進,經過一系列過渡環節過渡到以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 為基礎的一元戶籍管理制度,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戶籍制度改革的關鍵是要改變以戶籍作為社 會資源分配工具和公共服務享受依據的舊體制,推進城鄉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建立城鄉一元的戶 籍管理新制度。所以,改革并不是簡單地給“一紙戶口”,沒有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待遇的戶籍改革 是難以取得實效的。
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中小城市落戶條件,使在城鎮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民有序轉變為城 鎮居民,必將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改革戶籍制度是促進我國 城鎮化發展的需要,相信在中央及各地政府的努力下,一定可以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 新局面。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