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5 頁:參考答案 |
3.促使李涵最終逃離上海的導火線是房東,“當時房東非要漲房租,一間房就要漲500元,談判了幾次,根本壓不下價來,突然就有一種要露宿街頭的感覺。恰好當時有個高中同學在郵件中告訴她,鄭州的一個事業單位正在招人,讓她趕緊報名。
“離開時有一種悲涼的感覺,我記得特別清楚,在上海火車站的候車室,我拉著個行李箱,周圍都是說著河南話的人!崩詈f,當時她心中只有一句話:“我就這樣回去了,真的就這樣回去了!
一開始,父母并不知道李涵已經辭掉了上海的工作。當李涵告訴父母自己已在鄭州一個事業單位上班時,父母才恍然大悟:“閨女回來了,鄭州也行啊,也是個省城啊。”
朝九晚五,李涵的鄭州生活就這樣開始了,她也以為自己的一生就交給鄭州這個城市了。她甚至開始去相親,“高中同學好多在鄭州,不少結婚了,有的還有了孩子,我算比較落后的了,同學們很熱心,介紹了幾個,我都去見了!比欢酉聛碓谶@個事業單位中,李涵遇到了一些她很不能接受的事情:“每個月會發一些補貼,雖然不多,但是在鄭州也算可以的了,我一個新人剛去沒有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無意中卻得知和我一起進單位的另一個女孩有,同事說,因為那女孩的老爸是另一家事業單位的領導!
同事張大姐勸李涵這些都要看得開,畢竟在中小城市,一切都要看關系,“有人罩著·,那自然好辦事,大樹底下好乘涼嘛!崩詈膊琶靼祝敃r她選擇“逃離”上海的時候,就有人說:“小地方,要靠爹!”張大姐還告訴她,每到年底的時候,大家都會排著隊到領導家送禮呢,“不送禮,有時候工作都會保不住的,這叫怎么回事啊!
來自河南農村的李涵明白,自己的父親不過是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人,在鄭州不能給她構建什么關系網,“這種感覺很不一樣,上海是累,但是只要付出,就會有回報,公司的薪酬獎勵很明確,多勞就會多得,不會有這些彎彎繞,這些彎彎繞,我還真玩不好!
從那開始,李涵就思考,自己到底回鄭州來干什么?“其實不止那一件事情,我覺得周圍人的思維和我也不一樣,一到周末去參加同學聚會,感覺和他們談不到一塊兒,就是不在一個圈子里的感覺。另外我大學讀的是傳播學,做廣告策劃是最自然不過的,但是做了一個辦事員,不能說低就了,就是有點使不上勁的感覺。”李涵也試圖努力過,在單位有文化活動的時候,她總想露上一手,寫出個漂亮的策劃案,“但根本行不通,領導才不管你什么策劃案呢,就是追求那種庸俗的熱鬧!
夜深人靜,李涵心中的兩個“人”總是在打架,一方是上海,一方是鄭州。幾番回合下來,李涵還是決定離開鄭州,重返上海。
回到上海,并不像李涵想得那么容易,老東家已經沒有空缺職位,“先回來就是勝利嘛,我戰勝了自己,我覺得自己不會再選擇逃避,在上海,我相信什么都會有的!
4.別人看來,北京的這些年里,外省青年們學會了大城市的傲慢;而在他們眼里,也許是小城市變得更加世故了。他們和北京出租車大叔聊人民幣升值、突尼斯的城管和利比亞獨裁者,那時候他們覺得地球是平的;氐叫〕鞘,年輕人忙著老去,城市忙著建新城,忙著變“堵”,忙著讓房價跟一線城市看齊。
劉沛因為姥姥身體不好,在北京待了七八年后,回到老家成都。爸媽都是下崗工人,給不了什么便利,他找回老本行,就職成都某家電視臺。結果,他名牌大學的學歷和流利的英文,都成了負累,同事看不慣他的高調,背地里說:“北廣畢業的又咋樣,還不是跟初中生一樣在扛攝影機!钡胤诫娨暸_禁忌多多,連2009年那起成都公交車自燃事件也被禁止報道,倒是各種婆媳矛盾、老婆和小三掐架的節目,收視率居高不下。
身邊人踴躍買房買車,這是成功人士的象征,哪怕最便宜的QQ車,也得先補缺再說。有時他們抱怨,唉,又堵車了,話語里帶幾分家鄉經濟蒸蒸日上、邁入“堵城,,的自豪感。劉沛騎自行車上班,別人納悶:“你咋不買車呢?”逍遙慣了的劉浦說:“騎-T 15分鐘就到,買車干嗎?” “裝了,windows7的系統,就用不慣windowS98的了!眲⑴婧苁撬敛环。
為了增強他的歸屬感,有人給他介紹了二樁親事,對象是某稅務局局長的女兒。媒婆激勵他:“娶了這姑娘,你的人生少奮斗20年!”劉沛許多女性朋友便如是,回老家找個科級以上中青年干部結婚,從此安下心來。劉沛鼓著勇氣出門了,結果實在沒看上。
劉沛在成都的生活維持了一年。生活高度同質化、模式化,出門跑現場,看來看去都是那幾個人;總是去九眼橋的蘇荷泡吧,每次都坐同一張桌子,隔壁桌的也都是同樣的面孔.到了后半年,劉沛腦子都有點鈍了,每天上班就止不住地想,晚上吃什么玩什么。
5.“逃離”廣州對劉梅來說,無奈的成分小一些,更多的是不被認同,“當時經濟壓力其實也有,但更多的是尋求一種平衡,我在廣州能得到什么,耳邊是聽不太懂的粵語,親人又那么遙遠,照顧不過來;而回到重慶這些似乎都能得到解決。
仔細盤算了一下,劉梅一年前從廣州回到重慶萬州身為重慶人,總覺得回到家應該大有用武之地!痹趶V州的時候,劉梅在一家大公司的大客戶部工作,主要服務一些重要客戶,“給他們做活動,寫文案!
然而在重慶萬州工作了不到一年,劉梅感到種種不適應,“在廣州給客戶服務的時候,就是談案子,在重慶萬州這邊客戶并沒有那么國際化,拼的全是酒桌上的功夫,喝酒喝好了,文案寫得不行,這單子咱也能簽下來。還有一次,我和另一家公司比文案,我的案子應該是一流的,但是沒想到,那客戶還是簽了那家公司,后來才知道對手有熟人關系,并送了禮!
回到重慶萬州的劉梅深刻感覺到“人生地不熟”,“這是我的家鄉嗎?我為什么一點優勢都沒有呢?”更讓劉梅痛苦的是這樣一次經歷——有一次她好不容易簽下一國際客戶,當時要給這家公司做一個酒會,邀請函上寫著“請著正裝”。但是隆重出場身著晚禮服的她發現,“就我一個人身著晚禮服,像個什么似的,其他人穿什么的都有,還有人穿著拖鞋就過來了,有的人帶了孩子,孩子在現場大呼小叫,讓客戶很不滿意!
劉梅一直在思考,是不是自已要求過高?“從廣州回重慶,真的是懷著抱負的,要做點事情給家鄉的,但是沒想到是這個樣子!本瓦@樣,劉梅揮一揮衣袖,沒帶走任何東西,又回了廣州,“現在想開了,廣州雖然節奏快,生活壓力大,但是我應該適應這里,應該把這里當成我的第二故鄉,也許我還會回到重慶的,但不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