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D部長:引起了人們的反思,引起人們對政府公共職能的反思。二戰以后,由于工人、黑人的參戰,西方各國普遍建立了社會保障,推行了社會福利政策,自稱為“福利國家政策”。這種情況下,由于人口規律的不熟悉,過于樂觀,導致西方社會保障標準過高和經濟不可持續的問題。在撒切爾、里根時期提出反思。要求社會保障家庭分擔一部分,政府只承擔最低的社會保障責任,這個改革是必要的。但是在改革過程中,一部分經濟學家認為所有的公共服務職能都可以市場化,就走過頭了。
非典不僅提醒我們疾病防止的公共職能,也提醒我們普及教育、社會救濟包括防災減災,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是否都能夠市場化的問題。我們鼓勵民間機構、非政府機構積極參加,而不是政府放棄責任,讓民間機構、非政府機構公民自救,這是非典給政府最大的啟示。
網友“望穿還是枉樂”:北京密云虹橋踩踏事故留給我們什么樣的反思?
(22)D部長:這屬于社會根源的問題。比如伊斯蘭教在麥加的踩踏事件、印度教在神廟的大型活動的踐踏事件,是類似的。中國存在佛教的問題,但是喜慶活動、節慶活動中,發生悲慘的踩踏事件屬于政府對組織工作的不力。
網友“二月份的那場雪”:從北京大雪堵路到下雨不愁的變化,體現出哪些方面的轉變?
(23)D部長:北京大雪堵路和大雨塞車都是存在的,大雨塞車是由于我國的地下水系統不好。北京大雪堵路是由于機動車增加太快,同時出了很多新手,這也是一個特殊的原因,屬于經驗問題。北京的交通確實存在很多瓶頸,這是交通部門的問題。很多國外的專家提出,北京的環形路不少,但是放射性狀的路太少,不利于疏散交通。這是需要在城市規劃體制下解決的問題。另外就是掃雪的問題,過去是作為公共服務,后來要求各單位自掃“門前雪”,這也是產生問題的原因。
主持人:在應對突發公共問題上,我們還應當做哪些方面的工作,教育工作等是否應該把這方面的知識和制度方面的知識納入到教育體系中。
(24)D部長:我認為作為普通教育、嘗試教育是需要的,通過公示的方式讓老百姓知道遇到突發事件的時候,應該找哪一個部門。但我不主張把突發公共事件教育寫到課本中去,因為我們不能等著上帝向我們發怒。但是作為普及性嘗試教育我認為是需要的,包括對國外的旅游者遇到交通事故、火災等問題找誰,是一個國家管理成熟的標志。
主持人:您提到不能等到上帝向我們發怒,非常有啟發。社會問題的復雜性,在于任何一個突發事件都有可能把潛在的社會矛盾引發出來,威脅整個社會的安定,所以必須防患于未然。我們期待社會更美好,生活每天都風調雨順,同時,我們也希望有足夠的力量來應對一切突發性事件,天天都是好日子,這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25)D部長:我同意你的意見。
主持人:謝謝D部長,也謝謝各位網友的參與。
在線交流結束后,有不少網友發表了如下帖子。
網友甲:要使經濟社會安全穩定地發展,就要提高政府職能部門的執政水平,以消除突發公共事件的主要來源,如:海嘯、地震、火災、大雪堵路等各種自然或認為的相關事故,從而把社會損失降到最低。
網友乙:非典疾病雖然是由病毒引起的,但我國2003年春夏之交的非典事件卻不僅僅是自然災害,而是由于各種社會因素引發的突發事件,是一次公共事件。這一事件說明我國的衛生防疫體制有待完善。
網友丙:能否妥善處理突發公共事件,與國家是否強大并沒有關系,關鍵是社會制度是否優越。比如前不久美國新奧爾良的颶風災害,造成了驚人的損失,就說明不是國家強大就一定能應付得好突發公共事件。
網友丁:“上帝”要懲罰人類,并不是在人類有準備的時候。在情況不明的時候,采取防御性措施,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即使災難并沒有降臨,也得承認這些代價是必要的,而不應認為是浪費。
網友戊:政府必須完善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管理機制,但不并不是說有了這種管理機制一般事件就不會變成突發公共事件。預防突發事件,不能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但靠經濟介入也不一定就能預防得了。
網友已:成功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關鍵,是在其爆發之后政府有能及時應對的專門機構。因為未知的、社會原因不明的公共事件,不可預見度太高,如果政府沒有能力做出反應,后果是極其嚴重的。
三、作答要求
(一)假設你是一位新錄用的公務員,請用不超過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長談話的主要內容,以供領導審閱。要求:概述全面,觀點明確,條理清楚,語言流暢。(滿分30分)
(二)在線交流結束后,網友發表的帖子,有的與D部長觀點不一致。請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對與D部長觀點不一致的帖子,具體說明為什么不一致,說明的字數應在規定篇幅內。
對觀點一致的帖子請勿作答,否則扣分。(滿分30分)
(三)在我國,妥善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是政府面臨的重大課題。請你就我國政府如何提高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寫一篇文章,談出自己的看法。要求:自擬標題,觀點明確,聯系實際,分析具體,條理清楚,語言流暢。字數在1000-1200字之間。(滿分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