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1、A。這段話的重點是第一句即“農村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同步發展,將從根本上解決欠發達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問題”。后面兩句話則說明了其發展進程和原因。選項B雖在原文中有所提及,但不能概括文意;C和D曲解了文意,因此正確答案為A。
【解析】2、A。本題是要求對本段材料的基本內涵進行理解的基礎上判斷材料的核心意義。從材料來看,員工之間相同的地方都是“正式的員工”,不同的地方是進單位時間早晚、與企業簽訂合同的長短。那么B項說沒有差別是待遇,顯然這點材料中沒有提及,不能推出來,也就不能選。而且從常識也可以知道,不同性質的員工的工資必然是不同的,一個企業不可能都是一種性質的員工,當然這點是憑常識的推斷,考試中不能依賴常識,只能從材料本身的內容去推理,本題的材料沒有告訴我們這個含義,我們就不能自作主張。選項C是講權利,材料根本就沒有涉及,無從判斷,也不能選。選項D與企業的關系,材料中已經講到,員工與企業簽訂的勞動合同有長短之分,這就是講與企業的關系上的差距,因此D也不能選。故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符合文意,因為所有員工都是正式員工。
【解析】3、C。題干主要指出的是傳統的司法程序由于受到傳統思想影響,而對公民權利造成傷害,并且這種傷害缺少必要的保障和彌補機制。A只是造成執法侵權的原因,不能選,B、D則只是通過題干而推導出來的結論,并不是題干所要表達的意思,也不能選。
【解析】4、D。題干既強調了夏天早餐吃冷飲的弊處,又指出了合理的早餐內容,所以綜合來說,應該選D;A、B、C的內容都太過片面。
【解析】5、D。本段話通過“寂寞可以使詩人寫出不朽的詩篇”這一例子告訴人們要正確對待寂寞,寂寞不一定就是什么壞事,同時天賦才華會因寂寞的冶煉而升華到一個境界。因此選項D正確。
【解析】6、B。此題屬于比較容易的題目,從文意可以判斷,是講能源比較緊張的情況下,不宜搞“光彩工程”。A不能選,因為文意只是說在當前缺電的情況下,不能搞“光彩工程”,至于以后能源不緊張的時候,光彩工程是否有益,材料根本就沒有涉及,大前提一定要搞清楚,所以A項是錯誤的。C、D兩項所犯錯誤是相同的,因為上海的情況只是材料中用來說明觀點的一個例子,而不是材料的主旨,因此答案很清楚是B。
【解析】7、B。選項A,題干中只說上海孩子的零花錢比北京和廣州孩子的都低,但并沒有說明北京和廣州之間的高低,所以不能選;選項C也是同樣的道理:題干中指出上海家庭的其他方面教育支出低于北京和廣州,但北京和廣州之間的高低也沒明確表示;同樣的道理D不能選;題干中說子女的總體費用方面,上海最低,自然也就低于廣州,因此選B。
【解析】8、A。由題意知,從知覺到任何心理活動和心理現象都離不開記憶的參與,又由“記憶將人的心理活動的過去、現在、未來聯成一個整體”可知記憶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選A。
【解析】9、D。這段話先指出了我國和外國征收遺產稅的差別,進而分析這種現象有悖于國際公平原則,有損國家稅收主權和經濟利益,并進一步說明了原因。A、B、C項只是復述了原文的內容,不能概括文意。因此D項最能準確表達原文主要意思。
【解析】10、D。從對聯不難看出,它強調在“忙”的過程中要“偷閑”,在“苦”的過程中要“作樂”,即要將工作和娛樂結合起來,應選D,A項并不是這幅對聯的落腳點,所以不選,B、C雖與題干有聯系,但不如D貼切,所以也不選。
【答案】11、A
【答案】12、C
【答案】13、C
【答案】14、C
【答案】15、B
【答案】16、D
【答案】17、D
【答案】18、D
【答案】19、A
【答案】2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