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新農村建設方案一
老干部駐村參與新農村建設方案
作者:郭五林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結合我國當前城市離退休老干部群體情況和我國廣大農村實際,現提出老干部駐村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案,供中共中央老干局參考。
一、在交通相對發達、自然環境較好的鎮鄉,由鎮鄉組織村社干部對家庭關系、鄰里關系和諧的農戶進行入戶調查,著重調查農民住房情況、交際意愿,對有空房閑置而又愿意接納老干部家庭的農戶進行登記。
二、老干部管理部門調查離退休老干部情況,對身體健康、愿意自費到農村長期養老或短期、不定時到農村度假、且愿意與農民交往,利用自己知識、能力、資源促進農業發展、加速農村脫貧、幫助農民致富的老干部進行登記。
三、由老干部管理部門組織已登記的老干部到已登記的農戶家中進行參觀、座談、聚會,雙方在深入了解、平等自愿的基礎上結成對子。由農戶為老干部提供食宿,老干部按實際消費水平交付農戶現金。
四、將老干部養老、休閑、度假與了解農村實際、為農民提供知識、為農民傳播信息結合起來,使老干部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使農民了解信息、提高能力、發展經濟。
五、老干部管理部門定期電話了解、不定期實地看望駐村老干部情況,關心老干部的生活、關心老干部的情感、關心農戶的發展。建議老干部每年以書面形式向管理部門匯報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動態一至二次。鼓勵駐村老干部提出駐村新農村建設方案或對策。
六、對老干部在駐村過程中出現的老干部與農戶或鄰居關系不協調的情況,各村社、鎮鄉要認真調查提出改進意見。對實在無法調查解的,要終止老干部駐村活動或調整老干部駐村地點。管理部門要認真總結,防止類似事情再次發生。
申論考試熱點:統籌城鄉教育發展問題
一、現象(問題及原因)
西部及一些發達地區,由于本身經濟發展滯后,資金不足,致使文化娛樂設施落后,難以滿足本地居民的正常需要;兩種不同的資源配置制度,導致農村的公共文化設施幾乎沒有,文化資源相當匱乏;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的各項資源分布不平衡;西部及一些發達地區受教育人群教育權利得不到保障。
二、概括剖析
統籌城鄉教育發展問題,形成了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平等和結構性短缺,導致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的優質教育資源配置呈現出巨大的失衡;嚴重的制約了貧困地區和農民工子女就學權的保障;違背了以人為本的要求;不利于和諧社會的實現。
統籌城鄉教育發展,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是教育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統籌城鄉教育發展,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是縮小城鄉差別,加快農村發展的重要措施;是維護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滿足廣大農村人口學習需求的一件大事,是將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從根本上解決農業、農村、農業問題的關鍵環節,是提高農民思想道德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縮小城鄉差別的重大舉措。是堅持以人為本,以受教育者為本的內在要求。
三、措施對策
第一,破除不利于農民工子女就學的傳統教育體制。一方面,城市公辦學校應當向農民工子女敞開校門。
第二,要增加對教育的投入。統籌城鄉教育發展,在根本上要靠財力的支持。依法增加教育投入,不斷完善以縣為主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加大政府對教育的統籌和投入力度,進一步明確和落實區與鎮(街道)兩級人民政府對義務教育的經費投入職能,依法確保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兩個提高"。科學合理地制訂城鄉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定額標準,進一步明確公用經費列支范圍,并隨著教育成本的增長逐年遞增公用經費,逐步做到城鄉中小學公用經費標準基本一致,努力加快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建設。
第三,統籌規劃,進一步優化城鄉中小學布局。(1)合理調整高中段學校布局,努力實現規模化辦學。按高中教育要集中縣城的標準,積極支持有關民辦學校辦好高中段教育;(2)加快基礎教育布局調整步伐。按初中建在中心鎮和鄉鎮所在地,小學建在中心鎮所在地和中心村的標準,加快學校尤其是農村中小學的現代化標準化建設。布局調整過程中進一步消除農村薄弱學校,減少城鄉學校在硬件建設中差距。
第四,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增加教育為"三農"服務的能力。(1)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在辦好現有中等職業學校的同時,積極鼓勵社會力量舉辦職業教育,及時改變和調整現有專業,積極發展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急需的專業,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適應和服務市場經濟的能力,廣泛開展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鼓勵畢業生到中小企業、鄉鎮就業或自主創業。(2)廣泛開展以農村勞動力培訓為重點的成人教育。進一步搞好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建設,努力推進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管理體制改革,適應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組織實施多種形式的職業培訓,積極開展農民文化技術教育和培訓,又要積極開展進城務工就業農民的職業技能的培訓,不斷促進農村新增勞動力的轉移。
第五,加強對民辦學校的管理和引導。辦好教育,不僅是各級政府必須履行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責。吸收更多的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界投資教育,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投資體制。
第六,穩定農村教師隊伍。要進一步改善農村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同時在評優、晉升過程中,要優先考慮熱愛農村教育的教師,配合強師工程方案,積極推進城鄉教師互動行動方案,除安排優秀師范畢業生到農村任教外,積極鼓勵優秀教師到農村任教,同時選派農村優秀教師到城鎮中小學掛職見習,盡可能地使每一所農村學校都能擁有大體均等的物質條件和師資條件。
第七,關注弱勢群體,確保教育公平。教育弱勢群體包括殘疾兒童,農村貧困家庭的兒童,下崗職工子女,流動人口子女等。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教育弱勢群體的基本教育,一方面要對城鄉貧困家庭子女教育采取優惠政策;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流動人口及外來民工子女就學的多種形式,努力辦好民工子弟學校;同時要為殘疾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為他們提供綠色通道和專項獎助金。
公務員考試輔導科目 | 精講班 | 報 名 | 論 壇 | ||
主 講 | 課 時 | 講座 | |||
行政能力測試 | 姚裕群 | 20 | 講座 | 報 名 | 論 壇 |
申論 | 高增霞 | 8 | 講座 | 報 名 | 論 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