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聯考的日益臨近,考生的備考也越來越緊張,以真題為例,將申論的答題技巧和方式給大家進行詳細說明,更重要的是希望考生以申論的方式去思考問題,在平時勤加練習,在筆試中才能運用的得心應手。
【熱點背景】
隨著因特網的迅速發展,發現我國在網上銷售藥品的形式非常多樣,網購藥品成為越來越多人們購藥的新選擇。網上醫藥公司數量急劇上升,但是只有12家網上藥店取得合法經營資格,而其余多為黑藥店,網絡假藥盛行。2012年5月打擊生產銷售假藥部際協調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該聯席會議制度是經國務院同意,由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監察部、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廣電總局、銀監會、國務院法制辦、郵政局等13個部門聯合建立,主要任務是統籌協調打擊生產銷售假藥工作。
【考點分析】
一、網絡假藥犯罪的特點
第一,制售假藥犯罪已經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產業鏈條,制售假藥犯罪地域特點明顯,同鄉、親屬之間“以老帶新”逐漸發展;各團伙之間“結幫不結伙”,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
第二,網絡假藥犯罪活動的基本模式“建網頁+聊QQ+交物流+收匯款(或物流代收)” ,網絡、藥店、診所、競價排名、論壇、廣告等已成為假藥兜售和流通的渠道。
第三,非法網站售假人幕后操作,其登記名字等為虛假信息。網站服務器、不法分子所在地、發貨地址通常不在一處,他們用電話、在線等方式完成交易,快遞公司送貨上門,不留下違法犯罪證據,查處難度大。
第四,一些非法商家將價格低廉的藥品重新包裝,冒充價格昂貴的進口藥銷售,甚至將非藥品當做藥品來賣。這些非藥品基本都是保健食品、營養品甚至普通食品,大多沒有藥品批準文號。
第五,網上售賣假藥者拒絕消費者上門購買或咨詢,主要采用郵寄、物流等方式銷售,具有很強的隱蔽性、蔓延性、欺騙性,消費者受騙上當后無從投訴。
二、打擊網絡假藥犯罪的意義
第一,打擊網絡假藥犯罪有利于公眾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的保障,是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具體體現,是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的重大舉措。
第二,打擊網絡假藥犯罪有利于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德政工程,是保障群眾用藥安全的民心工程。
第三,打擊網絡假藥犯罪有利于整治互聯網媒體,凈化網絡不良風氣,提倡文明上網,和諧用網,
三、打擊網絡假藥犯罪的措施
第一,多頭執法,加強部門協作。食品藥品監管、公安、工商、信息等部門要密切協作,互相配合,盡快探索新的打假手段,制定新的網絡打假措施。由地方政府組織公安、工商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網絡藥品打假,要加強藥品廣告的監管,加大對互聯網媒體和郵政快遞服務渠道銷售假藥行為的整治,集中搗毀生產假藥的窩點,摧毀銷售假藥的網絡。
第二,信息公開,加速傳遞速度。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應在轄區內盡快建立及時、快速和準確的制售假藥的網站情況通報傳遞體系,將已經確認的假藥信息的網站進行公開公布,各大媒體也要自律擔負起社會責任感,加速傳播假藥信息,并發揮網站之間的相互監督和曝光。
第三,群眾參與,加大宣傳力度。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應繼續向群眾通過各種媒體,尤其是電視、報紙和網絡,大力宣傳藥事管理法規、假藥的危害性及藥品鑒別常識,制定實施舉報網售假藥違法行為的獎勵措施,鼓勵群眾在受到假藥侵害或發現制售假藥違法行為時積極舉報,并嚴格為舉報人保密,在全社會形成對假藥“人人喊打”的氛圍。
第四,教育培訓,提升執法水平。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不斷學習和借鑒其它國家和其他部門的打擊網絡假藥的執法經驗,通過請專家講授、組織執法人員互相交流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執法人員的網絡、法規和管理知識的培訓,切實提高執法人員的政治素養和業務水平,使執法人員掌握嫻熟的執法技能和行之有效的執法技巧,保證在藥品打假工作中無往而不勝。